文明风首页 > 头条
习近平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福建纪事:在保护与传承中凝聚强大的前进定力
http://wmf.fjsen.com 2021-07-30 08:47:10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康金山

推动“福建土楼”申遗

在福建,独具特色的土楼是最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建筑之一。

1986年,国家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民居”邮票,展示全国各地最具特色的民居,其中,代表福建民居的是一座环环相连的精美土楼,这取自龙岩市永定县(后改为永定区)闻名遐迩的承启楼。

像这样的土楼,建于15至20世纪期间,遍布龙岩永定及漳州南靖、华安等地。这些最初为了防御而建造在水稻、茶叶和烟草田间的土楼,内沿为圆形或方形,中央是开放式庭院,只有一个入口,每座土楼最多可供800人居住。作为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聚族而居的大型建筑,常常被称为“家族的小王国”或“繁华的小城市”。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土楼中,发人深省的楹联匾额,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无不激荡着历朝历代土楼人家“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

走进土楼,人们可以感受到居住在其中的人对伦理道德的崇尚,他们忠君爱国,敬宗睦族,崇文重教,勤俭耕读,刻苦耐劳,平等相待,热情好客。同时,土楼蕴含着同宗血缘凝聚力,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的凝聚中心。

1998年起,永定、南靖两个县都启动了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后来,华安县也加入到土楼申遗行列。

龙岩、漳州两地对土楼申遗的“署名权”——到底是叫“客家土楼”还是“闽南土楼”,各执一词。

时任福建省副省长,同时也是学者的汪毅夫回忆,当时,有些领导和专家认为,无论以客家土楼还是以闽南土楼为主体进行申遗,文化上的意义都较为狭隘,是难以申报成功的。

因为这是一个涉及以后千百年的“署名权”问题,各方争论不已,谁都不愿意作出妥协。

“笔墨官司”打到了时任省长习近平那里。2000年4月3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研究了土楼申遗有关问题。

时任副省长潘心城回忆:“习近平同志说,福建到处都有土楼,现在整个福建的土楼都要申报世界遗产,我们就称为福建土楼,这样八闽大地都有份。大家觉得习近平同志说得有理有据,又顾全大局,纷纷表示同意。”

这次会议确定了申遗的“福建土楼”范围为“两片一线”,即永定县湖坑镇、下洋镇、高头镇,南靖县书洋乡、梅林乡,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等。会议还决定成立福建土楼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领导小组。

后来,福建省政府正式确定由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以“福建土楼”的名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名正则言顺。解决了申遗名称争议之后,龙岩、漳州两地齐心协力,加快土楼保护、环境整治提升等工作,福建土楼申遗进入快车道。

2008年7月7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我省第2个、中国第36个世界遗产。

“土楼以其建筑传统和功能作为典型范例被列入,它体现了一种特定类型的公共生活和防御组织,并且体现了人类居住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福建土楼如是评价。

十年申遗,几代接力,一朝梦圆,八闽大地又多了一张世界级名片。

在省长任上,习近平在抓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不时关心过问土楼的保护和利用情况。

2001年10月11日—12日,习近平结合全国人大、省人大代表视察活动,深入永定县调研,先后视察了棉花滩水电站建设工地、龙湖风景区等地。

在谈到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时,习近平特地提到了土楼资源。他说,龙岩的旅游资源开发超前了,这很好。龙湖要建成生态旅游区,进一步完善整体规划,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好龙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防止造成旅游污染和生产性水资源污染。永定有世界级旅游品牌资源——客家土楼,要做好“东有客家土楼,西有龙湖”的旅游文章,加快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如今,永定已经形成“东楼西湖”大旅游发展格局:东边,世遗土楼,每年吸引海内外无数宾客,寻奇探幽;西边,龙湖风景区已成为国家水利风景区、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湖域面积65平方公里,是福建省最大的人工湖。“东楼西湖”交相辉映,全域旅游发展红红火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