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行动保护林觉民故居
三坊七巷北隅,南后街与杨桥路交汇处,历经百年沧桑的林觉民故居静立于繁华闹市之中,门前矗立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
往来的游客并不知道,那块市文物保护碑上,曾出现过一个脸盆大的“拆”字。
这座典型的福州民宅,不仅走出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也是著名作家冰心的故居。1911年5月,林觉民在广州英勇就义。消息传到福州,林家人为逃避清兵的追杀,躲到福州远郊,将此宅卖给了冰心的祖父。冰心先生小时候曾在此生活多年。
1983年8月,林觉民故居被确定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没过几年,一场风波降临。
1989年,福州市有关部门批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拆除林觉民故居部分建筑,准备建设商品房。当时在一家集体所有制印刷厂工作、热心文保事业的鼓楼区政协委员李厚威投书《福州晚报》“建议完整保留林觉民故居”,但不久有关部门还是决定按计划拆除。
时不我待。福州市政协委员张传兴也写信给刚到任不久的市委书记习近平,并撰文《林觉民、谢冰心故居不容再拆》,发表于1990年12月1日的《福建日报》,指出“如此不顾社会效益,不免使人失望”。
习近平看到来信后,立即让福州市文管会核实,同时要求有关部门暂缓拆迁。1991年1月27日,他又作出批示,要求市委办核实情况。
1991年3月10日下午,福州市委、市政府在林觉民故居召开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习近平亲自主持。到会同志视察了林觉民故居、黄巷、衣锦坊以及琉球馆等,并就加强文物工作进行了讨论。
时任福州市文管会常务副主任、福州市博物馆馆长黄启权参加了会议。在林觉民故居二进大厅廊前,习近平问黄启权:“老黄,这里是不是林觉民故居?”
黄启权回答:“对,我们站的地方就是林觉民故居的大厅。”
“好,我们就决定把它保护下来,进行修缮。”习近平的话语很简洁。
在会上,习近平说:“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要在我们的手里,把全市的文物保护、修复、利用搞好,不仅不能让它们受到破坏,而且还要让它更加增辉添彩,传给后代。”
会议议定了1991年福州市加强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办好的七件实事,其中第三件即为“立即动手修复林觉民故居,作为辛亥革命纪念馆开放”。
当年5月31日,故居修缮工程动工。11月9日,在辛亥革命福州光复80周年纪念日当天,林觉民故居修缮完成,并辟为福州市辛亥革命纪念馆对外开放。
一直为保护林觉民故居奔走的李厚威,也由工厂调入林觉民纪念馆工作,后来担任馆长。
“开馆当天,习近平同志除了参加剪彩仪式,还亲自给省外客人当起了讲解员。开馆一个月内,他三次来馆了解观众反应,作出整改指示。”李厚威回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