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前黄:四“文”着力 凝聚乡村振兴“文化力量”
http://wmf.fjsen.com 2019-09-12 16:16:57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康金山

红色文化宣传长廊(泉港区前黄镇供图)

弘扬红色文化,唱响爱国“主旋律”。 前黄镇是闽中南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前黄镇充分整合辖区红色文化资源,以三朱革命基点村为基础,积极扩大基地范围,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基地功能,全力打响“红色文化”品牌。 

完成朱汉膺故居修缮,投入50多万元建设红色展馆,设计陈列馆和党史展览馆两个功能室,故居生活物件及地下革命先烈工作原物件,进行规范摆放陈列和统一管理;整理三朱革命斗争史,编印《昆山风云》《朱汉膺纪念文集》《三朱革命斗争史》等书籍;整理展陈抗战时期地下党员生活、农作、打仗用具约104件。

修建闽中地委革命斗争旧址纪念亭——壮志亭,亭高6.93米,边长4.96米,外形为六角攒角尖;亭内镶嵌纪念碑,碑高2.1米、宽1.08米。

以三朱地下交通站开展的革命活动为原型,绘制墙画,开通从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到朱汉膺故居约150米的红色文化宣传长廊,着力打造富有三朱特色的革命文化载体。

凝聚孝廉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尚”。百善孝为先,治政廉为首。尊孝崇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前黄镇尤其重视“孝”“廉”文化传承,充分挖掘本地古今孝廉人物事迹、家规家训等,积极打造“一镇一孝廉”文化品牌。

前黄镇以黄文惠故居为载体,打造前黄崇廉尚勤教育馆、孝廉·家规家训学习教育馆,已建成良吏馆、南音馆、木偶戏馆、家风家训馆、红色记忆馆、近现代名人馆。

打造“孝廉·家规家训”主题文化墙,绘制内容包含中国梦、黄氏家训家规、孝文化内容和古街历史文化等,创新使用3D彩绘模式复古还原古街店面、绘制黄文惠、黄云蒸等历史人物故事,打造廉吏黄文惠雕像,重现黄文惠办公断案场景,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大力弘扬孝廉文化。

大力弘扬良吏李德遂孝廉故事,于凤北村港墘自然村建造孝廉文化公园,以此为载体打造“孝廉•家训家规学习教育基地”,建成兴港堂1座、家训家风文化长廊1条、乡村民俗文化广场1个,建有孝廉池、明月亭、清风戏台、步云桥、廉泉、廉石等景观,以景说廉,观景思廉,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发扬传统文化,引领乡村“新生活”。传承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促振兴,是前黄镇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前黄镇大力整合辖区内传统文化资源,切实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为实施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以黄文惠故居和黄素石楼为基地,分别成立南音社和民乐社,两个社团目前固定社员近60名,此外,于三朱老年人活动中心和凤北兴港堂广场成立南音班、南音队,各南音社团定期开展社团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前黄掌中木偶戏团,其起源可追溯到清光绪十八(1892)年,由黄文生创办于前黄村,至今已有127年的历史,掌中木偶戏有着独特的民族造型艺术和服饰文化价值,对闽台两岸文化交流发挥积极的作用。近期,该剧团以黄文惠廉政故事为原型,编写新剧目《拒贿》,现已在多地开展演出。

罗家棍术属安徽休宁鹤城武术在民间的遗技,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经前黄镇三朱村村民朱木春外祖父庄顺成传入前黄镇,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前黄镇积极弘扬该传统技艺,通过开设棍术班,参与首届海峡两岸武术健身“大家练”等活动,有效促进了罗家棍术的传承。

凤阿坝头北管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2018年在坝头文化馆成立北管传承中心,成为泉港区指定的北管传承培训基地,该传承中心以全新的形象积极参与市、区各级文艺活动,进一步提高前黄北管的知名度、美誉度。

打造阵地文化,增扩村民“朋友圈”。文化振兴离不开文化载体的加持,近年来,前黄镇全力推进辖区建筑文物的保护修缮,同时,大力推进文化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完善各类文化设施,为村民的文化生活提供充足的文化场所。

黄素石楼作为省级重点文物,由于年久失修,楼体局部损毁。前黄镇积极承接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黄素石楼保护修缮工程,促进景点恢复,拓展和提升当地特色文化内涵。

完成前黄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与改造提升工程,完善多功能厅、公共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南音北管展览室等功能室,该文化站被评为2014-2017年度国家一级文化站。

推进基层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其中凤阳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被列为省级示范点项目;前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结合古大厝打造,古香古色独具特色;后张村在乡贤捐献的石头房子打造综合文化中心,以好民风涵养乡风文明。

打造前烧党建主题公园,建成三朱休闲公园和龟山公园等,随着“坝头溪综合治理项目”的推进,古县湿地公园,凤南七彩公园陆续建成,为村民提供了安全、舒适的休闲环境,村民“幸福感”得以提升。

随着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文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群众文体生活的丰富多元,前黄镇的文明乡风、孝廉清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日益成型,农民精神风貌得以提振,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日渐提升,一个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已然成型!(泉州市泉港区委文明办供稿)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