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丹阳三落厝 连江县委文明办供图
文明风8月15日讯 连江古称温麻,福州十邑之一。西晋设县,是一座有着17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古邑。回眸历史,时间的长河给连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何进行保护开发?当代城市管理者探索思辨,进行有益实践。
近年来,连江县推进温麻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与丹阳三落厝的保护修缮与开发,前者兼具城市名片、城市记忆、旅游景观和文化商业改造等不同类型的集合,后者则是社会资本参与古厝活态保护与运营的成功典型。两个案例,呈现着城市管理者对古厝保护传承的不同思考。
【留存】 守护历史的“脉”
魁龙坊是连江古代文脉的起源地,承载着连江最厚重的历史记忆。去年,连江县启动温麻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规划编制,包括魁龙坊、天王前街、上林街、王步街等4个历史文化街区,又称为“三街一坊”,总面积276亩。第一批修缮工作在魁龙坊启动。
为了让魁龙坊成为一处看得见“文脉”,留得住“乡愁”的地方,连江县引进智脑,群策群力,聘请中规院原副总规划师赵中枢教授、东南大学董卫教授、省文物局原局长郑国珍、省建筑院原院长黄汉民等专家为政府顾问,指导保护规划和传统街区景观规划等空间布局;聘请古建专家陈木霖、阮章魁、林知利为古建筑修缮工程技术顾问,定期指导和监督古建筑的修复;建立古建筑修缮周技术例会制度,形成独特的古厝修缮议事机制。
今年1月,魁龙坊内第一座完成整体修缮的历史建筑——陈家大厝向公众开放。古迹风采再现,唤起浓浓乡愁。
陈家大厝建于清中晚期,是一座保存较为完善的古建筑,坐北朝南,三进院落。“看这二进两扇木门,上面全部贴着红色的防火砖,起到防火、防盗作用。”连江县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魏步云介绍,这是古代的一个建筑亮点,每块菱形瓷砖上方都规则有序地钉上铜扣,有“添丁”的寓意。“原先的斗底砖已有多处破损,我们运用了同样的材质进行修复,为了保留历史风貌,分别用铜扣和铜钱来代表旧砖和新砖。”
小到一枚铜钱,大到一座古厝,一次次的修复都是老艺人和现代技术工人协同创作的过程。中山路25号的“游家大院”,经历数百年的风雨,仅剩一面墙体和支撑房屋结构的梁柱。“90%以上的柱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有的甚至被掏空。”项目现场管理人员曾熙修介绍,团队以建筑现状结构为原点,对后期改建的部分进行甄别、拆除,分析古建筑院落格局、结构制式、建筑用材、制作工艺,并按照相应年代古建筑营造法式和地方营造技法进行修缮。
本月底,包括游家大院在内,中山路剩余的6座古建筑也将完成主体修缮工作,春节前,魁龙坊将建成贯穿仙塔街和化龙街长275米的“L”形传统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