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陈高润:着眼“三个坚持”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http://wmf.fjsen.com 2019-07-22 17:55:16 来源:文明风

文明风7月22日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主持编制了《厦门市1985-200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提出要建设特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006年1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他在接受厦门记者采访时,又祝贺厦门获评首届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长期以来,厦门市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地位不变、为民利民靠民惠民导向不变、常态长效注重实效原则不变,连续五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一、坚持为民靠民惠民创建,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大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留下的真挚为民优良传统,厦门市立足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实现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同成长、共同提升。一是将“创建为民”理念贯穿于全过程。历届厦门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全面推进厦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载体,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它纳入“美丽厦门”、“五大发展”示范市、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等不同时期的城市发展战略,并与重大活动、重要工作有机结合。比如,2017年,将台风灾后重建、筹备金砖厦门会晤和争创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高度融合,高质量做好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和夜景工程的改造提升,深入开展交通秩序、生态环境等整治行动,既提升了城市的美誉度,又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二是将“创建靠民”方法覆盖于全领域。发挥“厦门市民爱厦门”的创建优势,精心设计项目、精准搭建平台、精确拓展领域,让文明创建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每年4月开展市民文明行为示范月活动,突出一个主题,吸引市民广泛参与到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活动中,做文明有礼的厦门人。先后打造排队上下车、“无饮食车厢”“轻语车厢”“畅行车厢”等文明乘车品牌;持续开展“文明礼让,从我做起”礼让斑马线活动,从机动车礼让行人开始,向机动车礼让、行人文明过马路升级,厦门公交车礼让斑马线规范率已达到99%以上。2017年9月2号晚上,时任中央文明办主任黄坤明同志徒步2个小时随机暗访,对厦门市公交车礼让斑马线等文明创建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广泛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市注册志愿者达71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7.1%。“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厦门蔚然成风。今年4月,新一届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参与,全市开展“快乐健步走 文明齐动手”洁净家园活动,党员、机关干部带头,发动社区群众,利用业余时间边健步健身、边洁净家园、边进行文明宣导,让“文明厦门 因你而美”。三是将“创建惠民”成果体现于全方位。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将全方位的创建成果惠及最广大的市民。建成集学习教育、文体活动、群众议事、组织孵化于一体的社区书院327家,约占全市社区65%。社区书院成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新阵地、文明创建新平台,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融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历届文明城市考评,市民的满意率都在98%以上。

二、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创建,不断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厦门市立足为民管理城市、管好城市为人民,有力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坚持规划建设高标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在全国率先开展“多规合一”工作探索。把最好的地块拿出来建公园、建绿地,持续提高城市绿化美化水平。全面开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推进蓝天保卫战、小流域综合整治等八大标志性战役。今年4月,中国工程院公布全国生态文明指数,厦门名列第一。二是注重专项整治精准化。着重整治“两违”、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放、油烟扰民等城市顽疾。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的若干意见》,设定20个具体考核项目,建立准入机制,分配市场份额,使共享单车乱停放、不文明骑行乱象得到根本改善。加强示范引领、强化暗访考评、深入发动群众参与,不断推进“门前三包”制度落实。三是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化。推进数字化城管、智慧交通等各类城市管理系统建设。2016年,厦门市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建成集数据融合、业务协同于一体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统筹整合6 个区、76 家单位的公共安全管理力量,实行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快速高效处置风险隐患和突发事件。厦门市荣获全国政法综治最高荣誉“长安杯”,2018年刑事警情降至近十年最低,群众安全感率98.9%。四是促进社会文明法治化。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2017年8月出台《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瞄准9项重点不文明行为的治理,实施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开发社会文明信息管理系统,将不文明行为记录纳入市民信用信息共享平台。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共记录不文明行为信息18475条。

三、坚持日常经常平常创建,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发展

为有效解决阶段式、运动式、节点式创建活动多,成效难以持久巩固,突击迎检、扰民创建等形式主义问题,厦门市逐步建立起常态长效的创建机制。一是完善“全链条”的创建责任体系。强化创建文明城市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充分调动各文明委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制定厦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书和奖惩问责办法,根据测评体系细化各类任务分解,探索建立文明单位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制度,形成领导有力、责任明晰、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创建格局。二是坚持全国首创的点评机制。2005年在首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厦门首创了点评机制:市区主要领导不打招呼突击检查,现场点评曝光问题,明确责任,立行立改;定期召开创建工作点评会,直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让各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红脸出汗”,落实整改。通过不断完善点评机制,已发展建立起市、区、街镇,系统、部门、单位多层次、多维度、多形式的点评体系。三是构建多层次督查巡查格局。2015年7月,组建“媒体暗访团”对文明城区开展第三方测评,坚持每月一专项、每季一主题,开展日常暗访测评,公布各区名次,并通报给市区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部门。建立“路长制”“片长制”“楼长制”等网格工作体系,持续日常创建巡查,结合运用内参、内部情况通报等手段,聚焦曝光短板和不足问题。创新市民文明监督评价机制,广泛开展“随手拍”及投诉热线等,引导市民随时发现、反映、监督不文明现象。

下一步,厦门市将在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和激发活力上下功夫,持续解决城乡文明创建不够均衡、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短板、常态长效机制还须健全完善等问题,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厦门!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