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古城保护与开发:触摸城市记忆 感知历史文化
http://wmf.fjsen.com 2019-07-15 16:30:23 来源:文明风

文明风7月15日讯  古建筑犹如城市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一座城的历史原脉和人文底蕴。

漳州古城位于漳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保护面积约53公顷,烟炙砖、竹篙厝、圆枋脊等古老元素点缀着传统院落,伽蓝庙、番仔楼、老教堂等历史建筑巍然挺立,“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闽南韵味、侨台同辉”是其形象的概括。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作出漳州古城保护开发的重要决策,启动实施了一批保护修缮工程,努力打造集居住、商业、文化、旅游为一体,具有传承历史、展示文化、延续生活等功能的历史文化街区,使古城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千年古城风貌得以更好展现。

以完好形态延续历史风貌,让古迹“活”起来

行走至古城的北入口处,“漳州古城欢迎您”七个大字醒目地投射在街面上。走进古朴的楼阁古道,保存完好的红砖骑楼一座座展现在眼前。

漳州古城修缮保护工作启动之初,便遵循着“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保持风貌的完整性、维护生活的延续性”的保护原则。

“为了突出‘修旧如旧’‘建新如旧’ 的保护模式,我们专门成立古建旧料采购工作组。”漳州古城保护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明文对此记忆犹新。采购组在全市范围的项目工地、旧料场广泛寻找古城建设所需的砖头、石头、木头,尤其是古城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烟炙砖(又称“胭脂砖”)。

闽南古厝以“红”为特色,形成了红砖文化深沉而独特的底蕴,烟炙砖的“一抹红”就是红砖骑楼的最基础色调。烟炙砖的烧制难度非常大,制坯、纹理、窑位和釉面是烧制过程中最难的四个地方,而烟炙砖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古城外观的整体修缮成果。

传统烟炙砖因生产工艺繁复、成本高等原因,烧制工艺早已失传。为了找到颜色纯正又美观的烟炙砖,采购组跑了40多家砖窑厂,选取几处有合作能力的,历经4个批次、5个月时间的试验,以古法烧制烟炙砖,才获得满意的产品。

“一个窑里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区位能烧制出优等品质的烟炙砖。”吴明文说,“有多少就用多少,宁缺毋滥!”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古城建设者和古城专家指导组一道,把全部心血倾注到古城古街的每一个细节中,力求完美地呈现古城的风貌。

在古城保护开发启动前,古城内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保存状况堪忧:有的年久失修濒临损毁,有的周边环境和基础设施较差,有的由于经济建设项目需要面临迁移……保护任务十分繁重。

“经过近5年的保护开发,如今的古城已摆脱以往杂乱的街面现象,历史老街区重焕往日风采”,漳州历史街区管委会副主任詹立群说。从他向记者展示的古城新旧对比图中可以看到:骑楼式店面、中西合璧式建筑、闽南风格民居等三大类古民居建筑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比干庙、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汪春源故居等文物古迹得到妥善修缮和有效保护;旧中山桥修缮加固也纳入古城保护开发一期项目。目前,古城拥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2处和10处,许多高质量影视剧相继选择在古城取景拍摄。

以丰富业态激发商贸活力,让古城“新”起来

在漳州文庙前的泮池广场上,熙攘的游客饶有兴致地拍照留念,市民陈熙正为远道而来的朋友当“导游”。“广场虽是重新修建的,但充满着古朴韵味,即便我们这些本地人,依旧是来了还想来!”他的言语间充满了自豪。

保护建设前的古城,几个入口零乱不显眼,停车场所和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东宋河两岸违章建筑占用河道,污水粪便直排壕沟;汽车新村等部分建筑甚至是早已被淘汰的预制板房,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漳州五中前的修文东路狭窄拥挤、破损不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年来呼吁启动改造建设。为了让古城“新”起来,必须完善基础设施,重塑古城吸引力,而征迁工作成了古城保护开发的当务之急。

古城所涉及历史问题、产权归属错综复杂。“最多的一户住户产权涉及两百多人,我们费了好大劲才理清。”西桥街道党政办主任蔡建荣感触颇深。征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摆在眼前的难题,区里为此专门成立十几个动迁小组,抽调区直征迁骨干力量,力求加快征迁进度。

“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克服!”为了保证征迁工作顺利推进,蔡建荣与几十名街道、社区干部和区直业务骨干一道,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深入一线、夜以继日加班加点。

“古城征迁涉及的居民遍布各地,我们尽可能登门拜访,实在太远的只能电话联系,常常一通电话就是半个多小时。”在征迁工作进行期间,征迁小组分赴厦门、泉州、深圳等省内外,上门对产权人进行宣传告知,耐心细致地为其答疑解惑,签订征收协议。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芗城区民房动迁组与市住建局直管公房搬迁组、市财政局资产整合组工作人员克服了无数困难,历时近两年,征收并封房约1800户。为保障文庙泮池考古勘探和环境整治顺利进行,在群众的支持下,仅用50天就完成了泮池地块上216户房屋征收封房及拆除清运工作。目前古城保护开发一期项目已基本完工,完成文庙片区保护修缮、古城三个入口(含停车场)建设、9条道路改造和5万平方米建筑修缮,以及东宋河景观带示范段建设和古城夜景施工等项目,荣膺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以延安南路为界,古城东侧建设控制地带特别是北京路和五中、龙师附小片区,分布有我国东南沿海温度最高的温泉地热(超过121℃),目前东宋河沿线有3家多功能温泉酒店在建,未来漳州古城将突出温泉核心特色,打造“漳州温泉古城”文化旅游品牌;原有的3家剧场影院全部保留并加以改造,太古桥小吃街、各种特色休闲饮品和漳州味名优特伴手礼旗舰店、漳州非遗展示中心、漳州片仔癀博物馆、凯笙琴艺等已相继开业,2018年漳州古城荣获“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称号。延安南路以西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核心保护区,主要发展文化旅游;古城西侧的后花园“侨村”和古武庙片区,经过全面整治提升,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场所。一幅包含温泉之城、文化之城和休闲之城为一体的历史与现代并存的城市画卷正向我们徐徐展开。

“在文化与商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充分保护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漳州城投集团副总经理卢海军表示,古城绝不能建成无特色的旅游商品泛滥区,或商业气息过分浓烈的大卖场,而是要努力优化“老业态”,着力发展“新业态”,切实提升古城的内涵和底蕴。

以文化生态留住乡愁记忆,让古韵“香”起来

“太神奇了,手工竟然可以雕刻出如此栩栩如生的作品。”坐落于古城的徐竹初木偶艺术馆内,十几位外国友人正饶有兴致地驻足观看。馆内陈列着各式木偶雕刻作品,既有传统名剧名角,又有传说中神仙、魔怪等形象,个个率真精致、神态各异,面对如此众多艺术珍品,外国友人们无不啧啧称奇。

“以前条件很艰苦,没有好的工作室,也没有像样的表演舞台。”中国一级美术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漳州木偶头雕刻代表性传承人徐竹初尤为感慨。他的祖辈一直从事木偶头雕刻技艺,那时候的表演场地仅是古城老街附近的某个小角落。

古城保护开发后,市委市政府重视漳州传统文化的引入,徐竹初木偶艺术馆便是第一批入驻古城的传统项目之一。“搬到古城核心区府埕后,场地比以前大了好几倍,政府还给予租金优惠。”徐竹初笑着说,现在的木偶艺术馆列入古城旅游线路之中,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观摩欣赏。

为留住古城文化、留住乡愁记忆,近年来,古城保护开发过程中积极引入漳州传统项目,加强对炭精画、打白铁、竹编等漳州传统老行当、老手工艺的保护,先后建成漳州古城记忆馆、漳州灯谜艺术博物馆、漳州非遗展示馆、林语堂许地山杨骚文学馆、徐竹初木偶艺术馆和漳州南词传习所、漳州非遗产品展销中心、漳州锦歌传习中心等“五馆一所二中心”。台湾路——香港路历史文化街区2004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2015年入选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古城独特风貌逐步凸显,漳州古城人气不断提升,旅游人数明显增加。2017年古城游客接待量近100万人次,2018年古城游客接待量近170万人次,同比增长70%。焕然一新而又韵味十足的古城,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收获了别样的回忆。

“漳州古城是漳州城市的根与魂,是展示漳州形象的魅力之窗和城市名片”,漳州历史街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李海光介绍道,“在严格保护街区整体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漳州古城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改善人居环境,同时加快业态招商,促进旅游休闲和特色商业发展,激发古城活力,提升文化传承与展示功能,拓展古城影响力。”

格局完整的千年古城、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形式多样的文化遗产,正以鲜活悦动的姿态走进人们的生活。“千年古城、花样漳州”

这张城市名片将变得更加靓丽夺目。(闽南日报 漳州文明网)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