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市歌仔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在龙海龙头文化公园里专场演出。郭高杰 摄
文明风6月25日讯(通讯员 黄小英 周志荣 郭高杰 李婧)目前,福建龙海市有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漳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龙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让传统非遗在当代商业社会“活下去”,并且“火起来”?龙海主动搭好台,让非遗传承人唱“好戏”,适应时代需求,借助文旅融合,用好电商等市场力量,为非遗打开一片新天地。
文旅融合 非遗进景区
选择一个纹样,用铅笔将其临摹到盘子上,再进行刻画、上釉……日前,在漳州市图书馆内,25名学员在漳州窑素三彩第三代传承人陈嫣的指导下,制作出一个个精美的瓷器。“DIY活动只是传承非遗文化的一种形式,我们还借助‘文旅融合’,在景点内设立陶艺展示馆,开设陶艺手作课程,带动文创旅游。”陈嫣说。
夏日的午后,在位于龙海龙江文化生态园的古窑陶艺文创园内,一件件精美的素三彩艺术品令游客叹为观止。这些艺术品出自陶艺大师洪树德之手。
据洪树德的孙女陈嫣介绍,素三彩在日本又称为交趾瓷,被赋予了日本国宝的美称。但在其发源地漳州,该制作技艺却几近失传。后来她爷爷及家人花费数年心血,才成功研制出素三彩胎土与釉色,并带领团队陆续复原出30余款素三彩传统造型。2017年,漳州窑素三彩烧制技艺被认定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本土陶艺要复兴,就要让陶瓷艺术进入寻常百姓家,这就还需要长时间的人才培育以及文化普及,”陈嫣说,“现在我们不仅卖产品,还推出陶艺手作课程,并以此为流量入口,带动文创旅游。”除了在龙江生态文化园设立展馆外,他们在漳州南山文化生态园也设立了一个陶艺展示馆,作为漳州窑素三彩烧制技艺的传播点。展示馆会根据各种节日,策划出不同主题的陶艺DIY活动,很多单位都会选择来这里开展团建活动。“接下来,我们会搭建电商平台,让非遗走出‘深闺’,为更多观众展示,让更多人了解、熟知这一技艺。”陈嫣说。
借力电商 打开新市场
“非遗的传承会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所以融合时代需求、找准市场定位是其推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龙海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康俭明说,如果非遗能获得市场认可,就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没有雕刻的水仙花球售价只在10元左右,通过精细雕刻成型后,可卖到100多元,若做成漂亮的盆景,还可卖到上千元。”漳州市水仙花协会会长张文江告诉记者,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漳州水仙花雕刻技艺,正是找准了市场定位,才产生了产品附加值。据了解,龙海每年都会在农民画馆开展水仙花展,通过展会展示水仙花的雕刻技艺。
为了拓展水仙花的销路,龙海借助电商平台,将水仙花销往世界各地。据张文江介绍,目前,漳州地区的水仙花年销量为2000多万粒,其中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的量就占了30%。水仙花搭上电商平台后,不仅壮大了水仙花产业,也带动了包装、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在确保水仙花销路的同时,龙海也十分注重培养水仙花雕刻师。通过电商平台,在网上播放水仙花的雕刻技艺,向更多人揭开龙海非遗的“面纱”。不少外地高校学生通过电商平台了解到水仙花雕刻技艺后,都特地赶到龙海来学习。近几年,龙海还通过各类展会培养了全国各地上百名水仙花雕刻师。此外,在多所中小学校开展水仙花文化艺术课,对水仙花种植技术及雕刻艺术进行科普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