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永泰:体验农耕文化 乐享别样端午
http://wmf.fjsen.com 2019-06-06 15:24:53 来源:文明风

选出插秧手,激起人们对劳动技能的崇拜

文明风6月6日讯(通讯员 黄修慧)“端阳好插秧,家家谷满仓”。6月4日,由中共永泰县委文明办、永泰县农业农村局、中共永泰县红星乡委员会、红星乡人民政府、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五谷丰登 万象耕新”永泰县(红星乡)首届农耕文化插秧节暨 2019年“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在红星乡西寨村举行。当地村民及游客在清凉的泥土里奔腾欢跃,通过插秧比赛、田间拔河、稻田摸鱼、赶鸭子、簸箕彩绘、农贸集市、品尝乡宴等趣味活动,演绎农耕文化之美,庆祝端午佳节。

水田是舞台,流水声是背景,插秧者是最本色的演员,演绎农耕文化之美

稻田插秧体验农耕文化之美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临近端午节,正是中晚稻插秧的好时节。

“预备——开始!”随着裁判一声令下,来自红星乡8个村的插秧能手高挽裤脚,光脚踩入沁满水的泥土,蹲好马步、目测间距,左手分秧,右手插禾,一簇簇鲜绿的秧苗,在队员们的巧手下整齐地排列在稻田中。插秧是技术活,考验的是目力,是手法,是体力,更是智慧。经过激烈的角逐,坂尾村获得专业组团体第一名,来自礼柄村的徐在达获得个人插秧能手第一名。

去年以来,红星乡积极对接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在西寨村引进我省自主选育的首个杂交稻品种“荃优212”,并建立了150亩优质水稻推广示范基地,着力优化水稻品种结构,扩大良种覆盖面。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基地进行了艺术性稻田画创作,以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观赏性,为乡村振兴打造新名片。

除了插秧,田间拔河、稻田摸鱼、赶鸭子等“土”味十足的趣味运动项目轮番上演,一旁村民们的加油声和隆隆的助威鼓声此起彼伏,粗犷的笑声里洋溢着劳动的喜悦,充满着人们对脚下土地的热爱,寄托了农民对稻田金黄、谷粒满仓的向往。

簸箕彩绘描绘幸福生活

簸箕彩绘描绘幸福生活

一个个本用来簸净谷壳杂质的簸箕,经生花妙笔绘制成为一件件古朴典雅的艺术品。在今天的活动现场,爱心企业厦门薄荷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志愿者们为红星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孩子们赠送了20套绘画工具,同时,设立簸箕彩绘体验区,教授孩子们用艺术美化生活。

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以簸箕为画板,先用铅笔勾画出大致图案,再用丙烯颜料来上色。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将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美好祝愿,将眼前所见的山色、梯田、庄寨等家乡的青山秀水,将“门插艾、吃粽子,龙舟下水喜洋洋”的端午民俗,变成丰富多彩、美丽而生动的图案,在簸箕里一一呈现,让过往游客赞不绝口。

品乡宴 抒乡情 话振兴 

风味乡宴助力乡村振兴

中午,伴随着美丽乡村的袅袅炊烟,色香味俱全的原生态农家“乡宴”在有近百年历史的西龙庄拉开序幕。“乡宴”精心挑选了金线莲老鸭汤、蒜炒李菇、炒溪虾等12道红星土菜,以及芋泥鳅、红糖糍粑、红星礼饼等3道红星名点,数百人齐坐一堂,品乡宴,抒乡情,话振兴。

游在山间,食在乡间。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特色美食的加持,挖掘乡村美食,既是对风俗文化的传承,也是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品质化的重要举措。宴席中所有食材,均取自原生态,如小溪中的鱼,田中的泥鳅、水库里的河虾,山中的李菇和野菜……每一道舌尖上的土菜,都因绿色天然而更加美味。除了“取材”天然,每一道特色菜品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和民俗记忆,在菜品的打造上真正体现了匠心挖掘。

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与农业发展的需要,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逐渐创造了许多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节日,不仅对农耕社会有着非常强的指导作用,到现在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福州市永泰县开展的“我们的节日·端午”插秧节活动演绎了农耕文化之美,美在播下希望,美在热爱乡土,美在赞美劳动,美在传承文化,用最接地气的情感表达,绘就了一幅动人的乡村民俗风情画。(供稿:中共永泰县委文明办)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