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倡导移风易俗 追求健康生活
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乡风文明建设为重点,以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先进典型为榜样,重在建设,破立并举,推动了社会风气的有效治理。
我市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殡葬改革、文化讲堂、乡风评议、美丽乡村、破除陋习等为主题的移风易俗“六大行动”,在乡村积极倡导绿色生活生产方式,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操大办,乡村文明焕发出新气象。不用再分发寿饼了!南靖县鸿坪村一片欢声笑语。原来,鸿坪村有个习俗,村里只要有老人过60大寿,子女都要在全村分发寿饼,以示孝顺。不仅费用大,村民也大多不喜欢吃,实属铺张浪费。为改变分发寿饼的落后习俗,村里红白理事会用集体祝寿代替了寿饼,重阳节之日,红白理事会组织到老人家里祝寿,并把提前准备的“生日基金”平均发给村里60岁以上老人,作为节日的祝福红包,村民们对此拍手称快。
在颜厝镇,提起原创歌曲《千年古县新颜厝》、快板《说孝亲》、小品《拆迁》,人人竖起大拇指。“善行义举榜”“古县讲堂”、文化墙……我市坚持以人居环境、乡风民风、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为目标,以文明乡风建设为重点,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持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倡导新乡贤文化。我市深入挖掘农村古厝、古街、古庙、古祠堂、古牌坊等“五古”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发挥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等新乡贤的典型示范作用,用新乡贤的言行举止引导村民见贤思齐,弘扬新风。
紧紧围绕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我市还在基层农村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传承家风家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助推乡村振兴,我市在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建设云霄县和平乡桥头村、平和县大溪镇、诏安县霞葛镇等3个省级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志愿服务中心,大力发展乡村志愿服务。
和:建设法治乡村 维护基层稳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 “建设法治乡村”,这也是该词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漳州市司法局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方式,开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新模式。我市“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着重在建章立制、规范统一、资源调配、经费保障等方面下功夫,稳步推进 “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深入开展,把法律服务延伸至城乡社区“最后一公里”,有效增强了广大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维护了基层和谐稳定,实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全市11个县(市、区)共120个乡(镇、街道),1891个村(社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顾问人员挂钩已全覆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发挥了维护基层稳定构建社会和谐的实际成效。
根据平和县律师资源紧缺的实际,适时调配市直簪华律师事务所支援平和开展工作,在霞寨镇试点构建“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的综合法律服务网络和体系,助力当地27个村(居)“美丽乡村、法治乡村、幸福乡村”建设。通过建立微信群、设立公调办公室等方式,收集、梳理各村在调解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打通村民法律咨询的“最后一公里路”,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此外,律师服务队每月还会定期开展普法讲座,提高村民的法治思维和意识,助力法治乡村建设。(漳州市文明网 闽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