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广植“新风树” 遍开“文明花” 移风易俗工作显成效
http://wmf.fjsen.com 2018-10-30 17:38:32 来源:文明风

文明风10月30日讯(通讯员 梁伟生 桃源乡讯 康庆平)“以前,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多数家庭不堪重负;现在好了,盲目攀比的势头得到了遏制,铺张浪费的现象少了很多。”今年以来,永春县当地群众愈发感觉一身轻松。这得益于永春县近年来持续开展以“厚养薄葬”为工作主线的移风易俗活动,并通过深入宣传,树立慈孝典型,狠刹婚丧嫁娶等大操大办、互相攀比传统陋习。如今,随着新风尚逐渐深入人心,移风易俗风气在永春大地蔚然成风,俭以养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日趋浓厚。

广宣传 “新风”进万家

一段时间以来,玉斗镇80岁退休老教师康家谦有点忙。他奔走于镇区的各个村落,向当地群众解读有关移风易俗工作的作法和重要性。

康家谦兼任镇老人协会会长,长期热心于镇里开展的党政国策宣传工作。自退休后,他已连续20年每天坚持手抄海报宣传党政方针、国家大事,此次又担任了镇里移风易俗的宣讲员。在各个行政村巡回宣传演讲时,他引经据典、结合现实,用生动的故事宣讲移风易俗的重要性,让当地群众对“厚养薄葬、文明新风”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康家谦巡回演讲活动的开展是永春县深入宣传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营造文明向上良好氛围的一个缩影。为了让移风易俗深入人心,永春县除通过媒体宣传,开展综艺演出、征文比赛等各种活动,各地还结合实际,创新宣传方式。桃城、五里街、坑仔口等乡镇把原有古厝、宗祠、老人协会办公场所布置成群众身边的移风易俗展示载体,倡导厚养薄葬,引导村民简办丧事,培养移风易俗好民风;外山乡云峰村引导村民签订移风易俗村规民约承诺书,成立移风易俗劝导队及督查组,到各家各户进行宣传。有的乡镇还通过编排以三句半、南音、乡村小品等形式的移风易俗文艺节目,成立移风易俗宣传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普及移风易俗知识。

对移风易俗的深入开展,玉斗镇玉斗村村民康有明很有感触。他说:“以前为了面子,又存在攀比心理,认为家里红白喜事如果没有办得‘隆重一点、热闹一些’就会被人笑话。现在看来这真是一种陋习,我们很需要及时转变。”

先慈孝 老人有“港湾”

每天晚上8点多,是永春县达埔镇达中村83岁老人潘瑞凤最开心的时候。每天这个时候,都会有一个媳妇或女儿来到房间,跟她一起聊天话家常,陪护她度过每个夜晚。

三儿子颜禧童说,5年前,父亲病逝,老母亲精神状态显得不是太好。因为3个兄弟都在外创业,就特意雇了个保姆帮忙,可是老母亲不习惯,辞掉了保姆。“我们有3个兄弟、5个姐妹,却雇人来照顾,有愧于母亲对我们的养育之恩。”颜禧童说,他们兄弟姐妹们就一起决定,除了常回家陪老人外,还在她的房里多安置了一张床,几个儿媳妇和女儿轮流前来陪护她过夜。

“老人最怕的是寂寞,每天都有子女、儿孙陪伴,内心感觉很满足,很开心,身体感觉越来越好。”潘瑞凤的脸上堆满着笑容。

颜禧童一家的孝行在永春并非个例。从2015年开始,为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永春评选表彰了10位慈孝模范、30户慈孝家庭、40位慈孝提名奖。今年,全县22个乡镇全部启动评选本乡镇、村(社区)的“慈孝模范”,还将评选表彰县级慈孝模范20名、慈孝家庭40户、慈孝提名奖40户。

潘瑞凤老人的幸福晚年离不开子孙的拳拳孝心。而对于一些子女长期出门谋生的留守老人,他们同样没有被忘记。寒露时节,秋风渐凉,永春县苏坑镇嵩溪村老年协会组建的康乐家园里却是一片热闹气氛。这个建于2014年的康乐家园,成了村里400多位老人的聚集地,大家在这里可打门球、唱南音、玩棋牌,每天中午还有免费午餐,供他们一起享用。

“老人来这里不仅可以互相照顾,还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子女们都很放心。”牵头创办该康乐家园的王华堂说,众多老人子女及社会各界纷纷向康乐家园捐款、捐物表示孝心,以更好地改善和丰富老人们的生活。

嵩溪村通过康乐家园让村里老人集中生活、娱乐的成功经验迅速在全县推广。永春县各地有的新建,有的利用乡村农家大院、宗祠、闲置校舍、村部等资源进行改造,先后建成46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及54个农村幸福院,并计划到2020年,每年新建30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提升20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村级覆盖率达到70%以上。

“全县正在通过各级多方努力,让老人有温馨的‘港湾’,安享晚年生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高质量老年生活。”永春县委文明办主任康文德说。

倡节俭 绽放“文明花”

厚养薄葬,重点在厚养,难点在薄葬。如何走出第一步,显得很重要。

永春县桃城镇花石社区郑春生,是用行动响应的第一人。母亲在世时,郑春生竭尽孝道。2015年,母亲过世时,在村干部劝说下,他简办了丧事,并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市民”。

“老人在的时候,尽孝心最重要;去世时,按传统习俗举行告别仪式即可。如果按以前的习惯,正常要花费5万元上,现在只需1万多元,至少省了3万多元。”郑春生说。

郑春生所在的花石社区在移风易俗工作方面是走在永春前列的社区之一。该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经过红白理事会和村民小组协商后,村民的红白事统一在村老人活动中心一楼的“美德堂”举办,并对规模有了详细规定,红白喜事在15桌以下,只能四菜一汤,白事花圈在10个以下,西乐队一般在3个队以下并少于18人。

“过去,村民们办丧事分散在各家,容易滋长互相攀比的风气,如今统一在‘美德堂’举办,大大方便了村民们互相监督。”花石社区党支部书记郑建中介绍,如今,村民们省下来的钱不少用于公益捐赠,除了给村里老人做活动经费,还用于奖励大学新生。

好风气容易互相感染和学习,永春各个乡镇的风气正悄然发生改变,一些陋习变成了善举。如在坑仔口镇,已有30多位子女遵从老人在世时的嘱托,丧事简办,骨灰交由殡仪馆处理,不必回迁;在外山乡云峰村,村民签订村规民约,遏制大操大办的陋习,每年全村省下300多万元;石鼓镇卿园村黄国琛把简办父亲丧事省下来的50万元捐献给县慈善总会;玉斗镇众多乡贤省下面子钱,捐赠168万元给该镇教育促进会;达埔镇乡贤刘建泉将为母亲做80岁大寿时不办酒席而节省下的10万元,捐给楚安小学作为该校奖教助学金……据不完全测算,永春全县婚丧喜事费用在移风易俗工作推进后每年节约费用约5600多万元。

“如今,文明之花在永春处处开放。破除陋习恶习、树立良好风气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以孝教人、以孝传承的治家理念已成共识;清风拂面、满目清新的文明乡风四处漫延。”康文德对于移风易俗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很是肯定。(永春县委文明办)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