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一集) 一枝一叶总关情
http://wmf.fjsen.com 2018-10-09 10:12:48 来源:光明日报

主持人康辉:

谢谢王立群教授的讲解。

古代的官员可以做到的,那么今天我们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更应该做到。所以总书记对各级党委政府,都提出了要求,要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的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那接下来我们继续请思想解读人郭建宁教授,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观。

思想解读人郭建宁:

为什么要为民?因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心连心,焦裕禄的事迹最感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焦裕禄的事迹,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政为民、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时候,多次提到焦裕禄。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这是1990年,当时习近平同志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写的这首词,大家都很熟悉。“生也沙丘,死也沙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966年2月7号,新华社播发了穆青等人撰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当时习近平在读初中一年级,是初一的学生,思政课的老师就在班上读这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个老师读的时候是几度哽咽,泣不成声。班上的同学也都流下了眼泪。焦裕禄同志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和影响了习近平。

比如他在浙江工作的期间,他就以“哲欣”为笔名,发表了232篇短论短评,回答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还说过,他说,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大家看,这里总书记说得很清楚,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这就是我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绩观、人民观、价值观。

讲到这里,我想与现场的观众进行一下交流,听听我们的观众朋友对民生这个问题有些什么样的想法?

好,这位观众,您请。

观众:

郭老师您好,我是来自北京大学的学生。因为我今年也是毕业生,我们最关注的问题,可能就是就业,就是青年学子的就业。您有什么指导,或者对我们有什么一些新的希望或者是要求吗?谢谢老师。

思想解读人郭建宁:

好,这个问题是一个好大的问题。我想可能不只是你关注,很多在座的同学,以后都要毕业,肯定都会关注。时间关系,我就讲一句话,那就是我们要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担当起我们强国一代应该肩负的历史责任。

要做好民生工作,就必须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比如说,有的部门提出,马上就办。有的地方提出,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让老百姓少跑腿,干部多办事,让人民安心、放心、舒心。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大家看,一个是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一个是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这就是我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就是我们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高标准。

那么这样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怎么具体贯彻落实到我们实际工作中呢?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总书记是怎么说的?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