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难题,探索振兴路径
田园综合体建设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
愿景很美、模式很新。如何实现?“试点意味着探索。”林超说,田园综合体作为一种全新概念或业态,目前全国各地都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发展模板和经验,面对建设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各地都必须自己探索解决路径。
莆田两个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推进中,也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
陈静坦言,建设田园综合体,首要面临的困难就是要解决发展定位与整体策划、规划的关系。“整体规划应该围绕发展定位来展开,定下‘一盘棋’的计划,多规合一,才能让所有规划都衔接起来。”陈静说,发展定位是田园综合体的灵魂,必须先由专家对该项目市场分析、精准定位、产业选择、业态组合、开发策略、创新营销、运营模式、创收回报等策划之后,依据这个总体思路,再来指导下一步规划。
而土地问题也一直被认为是田园综合体落地的主要难点之一。“农民是田园综合体的主体,土地的有效足够供给,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董美敢说,创建田园综合体,要解决“地从哪里来”。
直面困难,新县镇和钟山镇两地都在积极探索寻求解决之道。张洋村作为莆田市美丽乡村试点建设中欧城镇伙伴关系结对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完成规划设计美丽莆田·张洋示范点——田园综合体项目;钟山镇正在对接专业机构和专家团队系统规划产业实施方案。
针对“地从哪里来”,张洋村成立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采取统一整体实测承包地,盘活村民手中的闲置农田,以土地承包租赁的方式,帮助村民获得土地租金收益,也使得业主流转土地的过程更加顺畅;在钟山镇,莆田市农业局因地施策,依托该市与省农科院战略合作的有利平台资源,聘请专家,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对村内农业产业布局及农田灌溉水利进行规划和指导,对村内荒草地、山垅田、无法耕种的烂泥田等闲置农田进行升级改造和利用,同时引导市内种植大户入驻,统一流转,因地制宜开发种植,同步结合生态旅游发展休闲农业,实现农业增效、产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