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凝魂聚力 创新创优 打造全国文明城市标杆
http://wmf.fjsen.com 2018-09-06 15:09:05 廖慧娟 詹 文 来源:厦门文明网

文明是厦门的精神底色,图为志愿者在空中自行车道示范文明骑行。(记者 王协云 摄)

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为厦门标注了新的历史坐标。

“厦门站在了新起点,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任务,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宽视野,在全市兴起新一轮文明创建热潮。”昨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陈高润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裴金佳在全市新一轮文明创建动员大会提出了“文明创建继续在全国立标杆、树榜样”的新目标,这是向全市吹响精神文明建设再出发的号角。我市已启动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努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创建标杆城市。

陈高润畅谈了新一轮文明创建的特点:全民性——广泛动员全市四百万市民共同参与、人人创建;全域性——从岛内延伸到岛外、从城区拓展到村镇;升级版——对标国际先进城市、对标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还有许多新思路新举措,推动着厦门文明创建开启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创建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创新创优 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厦门经验

“新一轮文明创建要强化创新创优,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对策,先行先试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在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渠道载体等方面的不断创新。”陈高润说。

比如,发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互联网企业参与文明单位创建,进一步推动文明创建提质拓面。创新市民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载体,落实基层党建与文明创建融合机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提振农民精神风貌。打造创建品牌,着力在公共文明提升、社会志愿服务和城市文脉传承等方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厦门经验。

“无论哪种创建方式,始终坚持的是:创建为民惠民靠民。”陈高润强调,创建过程靠群众参与、创建成效请群众检验、创建成果由群众共享,这也是厦门多年文明创建总结出来的最宝贵的经验。文明创建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个生活在厦门的人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厦门这座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市民生活更加美好。

群策群力 构建共建共管共治的新格局

在厦门,参与志愿服务已成为市民的日常生活方式。目前,全市共有3000多支志愿服务队,65万多名注册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全市蔚然成风。“每个人通过亲身实践,既服务他人,又提升自己,志愿服务是一个缩影,厦门的文明创建依靠的是全社会的群策群力、共建共享。”陈高润说。

我市要进一步发挥全市现有267家社区书院的阵地作用,运用目前市、区、社区(村居)课程资源库设置的6大类、5000多门系列课程,搭建起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传播文化知识和文明礼仪,打通宣传思想和文明创建的“最后一公里”。

文明创建既需要发挥“老厦门人”的主体作用,也需要新厦门人的积极参与。一位外地游客来厦旅游后,发微博感慨,“老烟枪”的他看到城市如此美丽,道路如此干净,人们如此文明,都不好意思再随地扔烟头了。陈高润说:“精神文明可以影响人感染人,我们要继续通过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和‘身边好人’的示范引领,通过各部门搭建起的各种活动载体,通过文明单位、党员干部职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带动表率,坚持把创‘文明城’与育‘文明人’相结合,构建起共建共管共治的新格局。”

落细落实 从小事小处入手 推动成风化俗

陈高润形容这些年厦门的文明城市创建,如同“绣花般精细”,“要把文明城市建设往更高水准推进,就要从一件件实事、小事、具体事抓起,把文明创建落细落小落实。”

以问题为导向,不断破解难题,不断培育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他举例说,“移风易俗难,我们通过党员带头破除陈风陋俗;通过乡村文明建设,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依托农村社区书院,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公共文明提升难,我们通过长期开展文明排队、文明礼让斑马线、小黄帽志愿服务劝导不文明行为,推动讲文明树新风;最近我们又在地铁开展‘无饮食车厢’‘轻语车厢’活动、在公共场所推广‘文明如厕’等活动,在市民中开展‘文明度夏拒当膀爷’活动,倡导文明行为,规范公共秩序。从市民的日常言行举止、从街头巷尾让人感受到、体悟到厦门人的文明和‘高素质’”。

常态长效 重“评时”更要重“平时”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陈高润说,我们要不断完善行之有效的创建机制,更加注重常态长效。

机制上,要坚持“一把手”工程不变,“主官主责主抓”,各级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要坚持市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变,打牢创建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要坚持问题导向不变,构建多层次督查格局,通过点评、暗访、奖惩问责机制和多方联动机制,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下功夫、见成效。

重“评时”更要重“平时”。不能给人“搞突击行动、做表面文章”的印象,避免创建中的形式主义。他介绍,接下来,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日常考核考评机制,针对不同单位不同特点,建立三项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把抽象笼统的目标要求转化为具体量化的实际标准,有效防止“重在评时轻平时”“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倾向,推动文明创建工作落地见效。

德治 法治 让文明有礼与规范有序相互促进

我市的文明创建之路,一方面坚持以文化人,高度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激发“厦门人民爱厦门”的荣誉感、责任感;另一方面,强化依法治市,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难题,让规范有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追求。

陈高润说,我市要继续强化“德治法治”模式,德法并用、德法相济,让文明有礼与规范有序相互促进。德治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创建的全领域,将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融于实践。构筑道德高地,完善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的发现、宣传和激励机制,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品牌化和常态化。法治方面,要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实现从单向宣传教育到教罚双管齐下的转变,针对突出问题创新开展联合执法机制,将依法治理理念贯穿于文明创建全过程。

今年10月1日是《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实施一周年,各责任部门正在加快出台配套办法,确保对《规定》重点治理的不文明行为能执行到位。据介绍,市委文明办已制定《关于文明行为记录制度的实施意见》,开发完成“社会文明信息管理系统”。今后,单位职工的文明行为会为文明单位考评加分,不文明行为将会影响到所在单位的文明单位和绩效考评。此外,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信息将作为首批核心信息,对接市市民个人信用“白鹭分”。市民具有文明行为正向信息,可以作为“白鹭分”的加分项目,在医疗、文化、出行等方面获得信用便利。

【回顾】

十几载创建路

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厦门是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城市,文明是厦门的精神底色。文明对厦门意味着什么?陈高润说,去年厦门会晤,习近平总书记盛赞厦门“高素质、高颜值”,道出了城市文明背后的深刻内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强调,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系统阐释。”陈高润说,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一以贯之,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这也成了厦门经济特区最鲜明的特色。

陈高润还对十多年文明创建路进行了总结:厦门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解决脏乱差到“讲文明、树新风”,再到当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全面推进的阶段。“下一步,我们将凝魂聚力、创新创优、乘势而上,努力打造‘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让人民满意的全国文明城市标杆。”

(厦门日报 记者 廖慧娟 詹 文 通讯员 刘绍伟)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