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创建公共文化服务品质高 三"维度"提升城市文化水平
http://wmf.fjsen.com 2018-08-17 11:37:37 来源:中国文明网

潮起闽江,闽都文化澎湃而来;月满榕城,文化服务惠民利民。

自2015年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以来,福州市按照国家创建示范区的部署要求,将文化建设纳入建设新福州的整体布局,坚持文化创新,聚焦短板发力,丰富文化供给,全面完成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补齐文化发展短板、提升城市气质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人民群众归属感和获得感的重大民生工程。”福州市创建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人表示,福州将再接再厉,保障人民群众便捷共享文化成果的基本权益。

文化空间 塑造人文气质

紧邻滔滔闽江,坐揽无敌江景,现代化建筑布局合理,空间开阔。走进闽侯县图书馆,不仅环境“高大上”,内涵也很丰富——总藏书量近79万册。

在近日揭晓的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闽侯县图书馆以952分(总分1000分)的好成绩,一举跻身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一家历史积淀并不深厚的县级图书馆为何能脱颖而出?

软硬件投入是保障。成立于1985年的闽侯县图书馆原本位于老城区,2011年5月在新址动工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馆舍面积达8500多平方米。“把最好的地段拿来建图书馆、文化馆(文化馆在图书馆楼上),体现了县委县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今后每年的购书预算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在100万元左右。”闽侯县科技文体局负责人介绍。

图书馆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藏书多少,也在于让其“活”起来,让文化滋养公众。新馆开放以来,已连续4年开展主题征文比赛,连续3年开展“暑期夏令营”系列活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福州大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织就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一批标志性文化项目崛起:闽江畔,福州市图书馆新馆深受欢迎;三江口,海峡文化艺术中心这朵巨大的“茉莉花”即将绽放……

同时,福州市用好社会力量,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建设,由此形成了多元化的建设投入机制。长乐区通过发动民营企业家、海外华侨、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建立了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市场运作的“三三制”融资模式。

数据显示,全市辖区内现有文化馆(艺术馆、群艺馆)14家、图书馆15家、博物馆(纪念馆)37家、美术馆(画院)5家,已完成达标、提升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73家、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含农家书屋)2101家;“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加快步伐,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文化服务 注入创新活水

步入鼓楼东街街道竹林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内,老人们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看报,刚放学的孩子则在少儿成长服务站内做作业,等着家长下班来接。

这是福州市鼓楼区打造的“一老一少一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已覆盖鼓楼69个社区。为切实做好公共文化服务,鼓楼提出了“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的要求,打造“一老一少一普”公共文化服务点,目前,全区69个社区用房面积全部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办公场所200平方米,文体活动场所300平方米),全部通过了验收并投入使用。

以“一老一少一普”为载体,鼓楼区结合各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特别是推出了100场文化公益活动,包括“福聚鼓楼·爱在社区”文化公益行、“书香鼓楼·品味社区”阅读活动、“优雅鼓楼·吟诵鼓楼”戏剧诗词表演等,深受居民欢迎。

“鼓楼积极探索建立社区文化服务资金募集方式,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文化服务的形式,率先在11个‘一普’示范点,委托专业文化机构开展文化培训和文艺演出活动,常态化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鼓楼区文体局负责人介绍。

创新是文化的灵魂。近年来,福州市结合实际,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针对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让不同群体收获满满的获得感。

据悉,福州各县(市)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创新方式,推出6大类40多个典型案例。其中福州市“艺术扶贫”助力精准扶贫、永泰县“鸟巢书屋”创造流动服务新方式,在文化和旅游部中期督查中被列为第三批示范区创建的20个特色亮点之一。

文化传承 焕发闽都风采

福州是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福州市充分重视整合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它们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作用,造福市民群众。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的汇丰银行福州分行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仓山区文化馆现就坐落于此。文化馆在此开设了面向社会的多种文化公益培训,免费培训人数已达1000多人次,赢得普遍点赞。“仓山区是文物资源大区,坚持‘保用并重’、以民为本的原则,使其成为百姓们享受公共服务的好去处。”仓山区创建办负责人表示。

福州市仓山区的探索实践是福州发挥历史文化遗产优势造福百姓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探索在福州市还有很多,如三坊七巷在保护开发中建立了一个中心馆、37个专题馆、24处展示点,其中200多座明清古建筑,包括林则徐、严复、冰心等近现代名人故居,现已逐步辟为纪念馆、展览馆和其他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成为百姓乐享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这些盘活存量、集中利用的办法,既解决文化设施短板问题,满足了市民的文化需求,也提升了文物和古建筑的人气和影响力。”福州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仅历史文化遗产“活”了起来,福州还发挥闽都特色传统文化优势,打造了系列品牌活动,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支撑。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确定82所学校为非遗传承示范校,通过开设非遗知识讲座、举办非遗展览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依托郑和遗存、马尾船政、昙石山遗址,挖掘和提升郑和文化、船政文化、昙石山文化三大海洋文化品牌,2016年完成了海上丝绸之路展示馆的建设,已对外开放,并正积极筹建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历史文化是根,扎得越深就越坚实挺拔;创新发展是水,灌得越精准就越枝繁叶茂。以根为基,以水为本,福州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始终上下同心,真抓实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今,借助创建东风,福州正矢志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向着文化强市的梦想阔步前进。(稿件来源:福州新闻网)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