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拓展新渠道
不久前,为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培养少年儿童文化传承意识,城厢区太平小学与城厢区委文明办、区教育局、区妇联、共青团城厢区委、市博物馆共同举办一场义卖献爱心活动。
当天,义卖均为学生们自制的串珠、布包、香囊、挂饰等“非遗”元素物品。义卖筹集的11898.7元善款,捐献给“福建省母亲健康天使基金”。
太平小学副校长林婉说,去年学校和市博物馆签订共建协议,把市博物馆作为学生校外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自馆校共建以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民俗活动,周末则开展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增长学生们见识,推进素质教育。
整合教育、文化、科协等部门资源,作为拓展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新渠道。发挥场所资源优势开展活动,该区各校都在行动,以此作为学校德育教育。清明节期间,筱塘小学组织学生来到龙脊山革命烈士陵园开展校外教育活动,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让学生们接受心灵洗礼,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而第一实验小学以“爱我家乡,红色之旅”为主题,参观延寿村杨持平烈士展览馆,探寻历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城厢区教育局副局长陈进说,伴随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渐走向深水区,该区提出了“资源共享,携手共进”的设想,面对未来的馆校合作,将不断探索创新合作方式,主导社会资源的教学化开发。站在课程实施的角度,探索基于核心素养建立校内外一体化的学习模式,即通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把静态的社会资源转化为鲜活的学习活动。下一步,该区将与博物馆等单位加强合作,进一步开发学生课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校外教育进社区
暑假来临,家住万辉国际城的少年傅若旗,常约上小区伙伴翁家信,一起到万辉小区青少年科普工作室拼装拼图。这个工作室于2009年设立,是该第一批青少年科普工作室。科普工作室管理员彭丽芬说,小区为孩子们开辟活动场所,孩子们不用外出,可在小区里活动,安全便利,家长们也放心。大家在活动中增进友情,小区更加和谐睦邻。
距离不远的万辉社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开设绿色网吧、阅览室,为小区的青少年提供学习场所。“社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主要是满足未成年人放学后、节假日、寒暑假期的业余生活,解决未成年人托管、代管问题。” 万辉社区居委会书记周际说,社区重视未成年人教育,先后共投入10多万元用于活动中心阵地建设。目前建有青少年绿色上网活动中心,有4台电脑供未成年人免费上网。建有图书阅览室,共有各类图书刊物 2千余册。设立科普活动室,利用共享工程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教育。建立文体活动室 ,满足青少年的文体活动需求。还建有校外教育辅导站以及家长学校,培养青少年课外兴趣爱好,优化家长家庭教育。社区热心公益事业的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乐当志愿者,负责活动中心的日常工作,聘请学校辅导员、心理教师为义务指导员,指导开展活动。
而走进太平社区的未成年人活动中心,这里环境优雅,设有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棋牌室、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儿童之家、健身房等6个活动室。
据社区活动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中心自2015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常年向社区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年平均接待未成年人3000余人次,受到社区居民的好评。同时,为解决社区未成年人课后和节假日托管、代管问题,特开设了中午、四点后及节假日活动时间。中心还积极与区妇联、共青团区委、区委文明办等20多家单位共建,推行“在职党员进社区、社工进社区、大学生进社区、志愿者进社区”多种模式,补足辅导员专业教育资源,持续打造社区未成年人成长的好阵地、好学校、好去处。
城厢区委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说,该区鼓励企业、群众团体和其它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健全校外活动场所功能。并充分利用校外活动场所,开展“我的中国梦”等6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近年来,依托校内阵地开展“圆梦蒲公英”系列主题活动、 艺术展演等活动达150场次。利用校外阵地举办“我的国学梦 涂出我色彩”“ 亲子绘本” “书香长伴 读书分享会”和硬笔书法讲座等活动200多场次,各场所利用暑期举办军事、国学等夏令营75场次,促进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衔接。
(城厢区委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