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校外活动乐园 莆田城厢区搭建平台扎实推进校外教育
http://wmf.fjsen.com 2018-07-23 10:10:04 黄凌燕 来源:莆田文明网

  莆田城厢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校外教育艺术展演现场。

暑期,莆田城厢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非常热闹,中心开办了公益小课堂,聘请有特长的教师免费为中小学生开设科普、音乐、舞蹈、书法、剪纸等特色课程,丰富孩子们的暑假生活。

无独有偶,莆田城厢区各镇的乡村学校少年宫,社区的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等也相继开展公益培训活动,吸引众多青少年前来参加。

近年来,城厢区委、区政府重视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把其纳入全区发展总体规划、为民办实事项目配套工程,目前,全区已建成1个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1个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以及5个乡村学校少年宫、25个儿童之家、30个数字农家书屋、16个社区未成年活动场所和16个科普工作室,阵地建设达20000平方米,功能项目达100多种,实现辖区校外教育全覆盖。

■市区乡村齐发展

7月13日一大早,城厢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迎来一批批学艺的青少年,中心走廊、过道展示剪纸、书法、绘画等学生作品,艺术氛围浓厚。

走进一楼科技展厅,就看见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气流音乐转盘、概率曲线、双曲夹缝等器材。环顾四周,墙上悬挂趣味科普知识,俨然一座小型科技馆。在机器人工作区,10多名小学生正进行机器人测试,让自己编程的机器人沿着椭圆跑道行走。现场的指导老师介绍说,中心设置的科学展厅,分为虚拟互动区、机器人工作区、幼儿手工展示区、拼装区和科普展品区等五大功能,集科技、知识、趣味、参与于一体,让科技班的青少年进行科学实践、科技体验。

“为丰富青少年周末、寒暑期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挖掘潜能。2014年城厢区成立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中心主任林雨娇说,开办初期,中心才9个班,发展到现在有机器人、电子琴、葫芦丝、琵琶、莆仙戏曲等36个项目39个班。在项目培训上,中心尤为重视地方非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传承,从各地聘请专业教师前来授课。这些老师放弃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时间,坚持上课。剪纸班的老师丁玉娇是常太学校美术教师,常年风雨无阻前来教学,从未落下一节课,令人感动。

除了寒暑假外,活动中心还组织策划日常活动,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艺术修养、动手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如在华亭镇埔柳村的花卉世界举办研学实践活动,让青少年亲近大自然,体验农耕与园艺的乐趣;邀请新县方糕的传承人林玉明介绍方糕的人文故事,并让青少年体验方糕制作等。就在前不久,活动中心还组织送教送课进乡村学校少年宫,让乡村青少年享受城里孩子同等教育。

“城区以城厢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为主阵地,各镇中心校设立乡村学校少年宫,城厢区已经实现全域校外教育网络覆盖。”城厢区教育局校外教育专干周火攀说。乡村学校少年宫“零收费、零门槛、零淘汰”,以公益性推广普及,让乡村青少年和城里的青少年一样有丰富的课余生活。目前,5个乡村学校少年宫共开设72个培训项目,并涌现出腰鼓队、小记者、莆仙戏等一宫一品一特色培训项目。常太学校乡村少年宫推荐学员参加各级艺术节获得众多奖项,为山区孩子打造一片成长的沃土。华亭第一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设金话筒、串珠等15个特色班,形成人人参与活动,人人有活动参与,人人有收获的学习氛围。华林学校的自建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设了12个活动班,希望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项才艺。

今年暑期,为让全区青少年度过一个愉快、安全的暑假,城厢区教育局进一步加强暑期校外教育工作的规划、指导、管理和督查,形成横向衔接、纵向贯通的暑期工作管理网络。7月还促使莆田学院与常太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华亭第一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结对共建,提高项目活动水平。

  太平小学学生参加在市博物馆举行的义卖献爱心活动。

■共建拓展新渠道

前不久,为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培养少年儿童文化传承意识,城厢区太平小学与城厢区委文明办、区教育局、区妇联、共青团城厢区委、市博物馆共同举办一场义卖献爱心活动。

当天,义卖均为学生们自制的串珠、布包、香囊、挂饰等“非遗”元素物品。义卖筹集的11898.7元善款,捐献给“福建省母亲健康天使基金”。

太平小学副校长林婉说,去年学校和市博物馆签订共建协议,把市博物馆作为学生校外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自馆校共建以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民俗活动,周末则开展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增长学生们见识,推进素质教育。

在整合教育、文化、科协等部门场所资源,拓展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新渠道方面,该区各校都在行动。清明节期间,筱塘小学组织学生来到龙脊山革命烈士陵园开展校外教育活动,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让学生们接受心灵洗礼,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区第一实验小学以“爱我家乡,红色之旅”为主题,参观延寿村杨持平烈士展览馆,探寻历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城厢区教育局副局长陈进说,伴随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渐走向深水,该区提出了“资源共享,携手共进”的设想,面对未来的馆校合作,将不断探索创新合作方式,主导社会资源的教学化开发。站在课程实施的角度,探索基于核心素养建立校内外一体化的学习模式,即通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把静态的社会资源转化为鲜活的学习活动。下一步,该区将与博物馆等单位加强合作,进一步开发学生课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校外教育进社区

暑假来临,家住万辉国际城的少年傅若旗,常约上小区伙伴翁家信,一起到万辉小区青少年科普工作室拼装拼图。这个工作室于2009年设立,是城厢区第一批青少年科普工作室。科普工作室管理员彭丽芬说,小区为孩子们开辟活动场所,孩子们不用外出,可在小区里活动,安全便利,家长们也放心。大家在活动中增进友情,小区更加和谐。

距离不远的万辉社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开设绿色网吧、阅览室,为小区的青少年提供学习场所。“社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主要是满足未成年人放学后、节假日、寒暑假期的业余生活,解决未成年人托管、代管问题。”万辉社区居委会书记周际说,社区重视未成年人教育,先后共投入10多万元用于活动中心阵地建设。目前建有青少年绿色上网活动中心,有4台电脑供未成年人免费上网。建有图书阅览室,共有各类图书刊物2千余册。设立科普活动室,利用共享工程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教育。建立文体活动室,满足青少年的文体活动需求。还建有校外教育辅导站以及家长学校,培养青少年课外兴趣爱好,优化家长家庭教育。社区热心公益事业的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乐当志愿者,负责活动中心的日常工作,聘请学校辅导员、心理教师为义务指导员开展活动。

走进太平社区的未成年人活动中心,这里环境优雅,设有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棋牌室、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儿童之家、健身房6个活动室。社区活动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中心自2015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常年免费开放,年平均接待未成年人3000余人次,受到社区居民的好评。同时,为解决社区未成年人课后和节假日托管、代管问题,特开设了中午、四点后及节假日活动时间。中心还积极与20多家单位共建,推行“在职党员进社区、社工进社区、大学生进社区、志愿者进社区”多种模式,补足辅导员专业教育资源,持续打造社区未成年人成长的好阵地。

区委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说,该区鼓励企业、群众团体和其它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健全校外活动场所功能。并充分利用校外活动场所,开展“我的中国梦”等6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利用校外阵地举办“我的国学梦涂出我色彩”“亲子绘本”“书香长伴读书分享会”和硬笔书法讲座等活动200多场次,各场所利用暑期举办军事、国学等夏令营75场次,促进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衔接。(湄洲日报记者黄凌燕通讯员 黄知岸 谢黎明 文/图)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