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铺就成长底色
http://wmf.fjsen.com 2018-07-13 08:55:59 来源:文明风

今年河南省淅川县高考成绩显示,一本上线1245人,比2017年增加393人,增幅达46.1%。这个数据让县里很多教育干部和学生家长踏实了:加强德育工作,并没有影响学生成绩。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依然记得,两年前他在县教育座谈会上,围绕教育改革提出“加强德育工作”时曾受到的质疑:加强德育工作,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怎么办?事实证明,用德铺就成长底色没有错。(7月11日《人民日报》)

国家民族的未来要靠年轻人来顶起。尤其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扶贫要先扶志不仅是地方上首要的任务,这是地方崛起的真正力量。让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建立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德育工作抓好了,除了让淅川这样的青少年在人生道路上奋起直追,全中国的青少年更能在新长征的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德育作为成长底色,调好色不能马虎。要推进德育工作,只有把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统一起来,才能让大家认识到,德育工作不是加重负担,而是育德育人;不是增加教学要求,而是立足孩子终身发展;不是呆板说教,而是让学生最终形成行为自觉。只有让《德育读本》《经典文化诵读》这些图文并茂、故事丰富、贴近现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多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学生养成教育感恩教育,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学生成长的道德底色不稀薄。

德育作为成长底色,切忌空谈。孟子曰:“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德育不是简单的说教,需要润物无声的渗透,只有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身心参与道德体验,才能让学生真正将道德建设当成自己的成长底色。如清明节开展缅怀英烈活动;教师节开展尊敬师长活动;夏天开展德育夏令营,秋天参与秋收农忙磨炼意志。这些活动只有多让学生参与,才能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道德不在空谈中,而在自己点滴的成长中。

德育作为成长底色,要贯穿校风、家风、民风。德育教育不是一节课,一次活动,而是要潜移默化地通过文明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来涵育,优秀的师德、品学兼优的同学,就是文明校风的一面镜子;孝老爱亲、勤劳向上、诚信友善的好家风就是孩子们成长的道德环境;周围的好人墙、美好少年表彰等都是他们最淳朴的好民风,只有让这些风吹进学生心灵,才能更好铺就学生的成长底色,更将芬芳从校园吹进家庭,吹散到社会的角角落落。

淅川县用德铺就的成长底色的做法,证明了将德融合在孩子的成长中更有活力生机。我们只有道德扎扎实实地作为孩子成长的底色,才能更好地提高孩子的升学率,才能为国家民族的未来汇聚和释放着真善美的能量。(晋安区文明办 萧丽)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