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7月11日讯
“党建红”探索引领传承之路
7月9日,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与红色文化教育创新基地”揭牌仪式在漳浦石榴镇车本村举行。闽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吴彬镪出席揭牌仪式。
闽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漳浦县车本村设立“基层党建与红色文化教育创新基地”,旨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建新的红色实践基地,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提供学习平台,是夯实党建基础的有力举措。同时,也为漳浦挖掘红色文化和打造五彩党建特色品牌添砖加瓦。
长期以来,漳浦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原则,保护好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史料,以“百花齐放”的理念打造党建品牌。按照“一乡镇一特色、一领域一特点”的原则,以“树起来、红起来、推广开来”的工作理念,将能展示地域特色、部门特色、行业特色的党建品牌做成示范、做成“标杆”、做成“旗帜”。
漳浦县先后修缮闽粤边特委旧址、苏维埃供销合作社、红军哨所、红军烈士纪念园等革命遗址。今年来,漳浦进一步整合红色资源,以“党建促红色传承”为主题,打造一条长21公里的石榴党建红色之路,旨在用“党建红”走出一条红色引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之路,实现党建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同时,通过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以“红军之家”为核心,推出“重走长征路”“公社大生产”等红色教育主题活动,着力打造出基层党建旗帜。
用“匠心”和机制呵护传承薪火
清泉岩,位于漳浦大南坂农场下楼作业区,也是记者此行的第一站。步入其中,只见岩内花木交荫、泉水叮咚、幽静清凉,还存有摩崖石刻,吸引游客驻足观赏。其实,它还是一处重要革命文物。
石碑、石洞、石阶、古树、泉水……每一处革命史迹、每一样革命物件,都在无声地述说着革命的峥嵘岁月。为弘扬红色文化,当地在清泉岩修建了台阶、栈道。如今,游人在拾级而上、饱览风光的同时,还能体会到当年红军的不易。
截至目前,全县已确认革命遗址29个。其中“中央红军东路军第三军军部旧址——县城红楼”遗址被评为“漳州十大革命遗址”之一;全县现存有红色革命文物点21处,其中国家重点文保单位1处——漳浦文庙,省级文保单位3处——靖和浦中心县委旧址、中央红军东路军第三军军部旧址、红军独立第三团重整武装旧址(清泉岩),县级文保单位8处。
“在长达20多年的革命战争中,漳浦涌现过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漳浦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戴全成说,“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一步挖掘革命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
近年来漳浦不断建立健全红色传承机制,把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纳入该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创建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
此外,各级红色文物保护名录制度也相继出台。相关部门对现有的红色文物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梳理、登记造册,将重要革命遗址、文物分等级列入保护体系,形成红色文化资源“标识图”,建立红色文物及相关资源保护中心,做好县级红色文化相关文物资料、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
“切实做好红色文化保护措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漳浦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林建耀如是说。
发力“红色+” 扩大品牌影响
时代在变,漳浦宣传红色文化、扩大品牌影响力的方式也与时俱进。
近几年,漳浦县收集红色标语、红色故事、抗战文化资源等,整理挖掘红色文化要素,完善漳浦县革命历史纪念馆、车本红军之家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展览展示馆,并编写成《漳浦革命史》《漳浦红军故事》、漳浦红军标语画册,编撰出版《老区风采》《历史丰碑》《红星闪闪照征程》等书籍。当地还组织拍摄《闽南井冈山》《赤冢》《铁番号》等纪录片、微电影,弘扬革命传统,宣传老区建设发展;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旧址等重要革命遗址作为革命教育、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基地,提升教育基地的红色文化内涵;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缅怀祭扫、入党入团入队宣誓、冬令营、夏令营、体验营。漳浦县相关部门还拓展穿红军服、走红军路、住红军屋、吃红军饭、扛枪打仗等体验型的红色旅游项目,让新一代青少年切身体验革命老前辈们的艰苦生活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丰富漳浦旅游的内涵,为游客提供爱国主义教育新平台。
除此之外,漳浦县还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等融合发展,突出 “红色+绿色生态”“红色+文化遗产”“红色+美丽乡村”的不同特色,推出红色研学、红军食品等一批体验型红色业态产品,扩大红色文化生态游品牌影响力。(漳州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