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5月22日新华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环境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与良好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短缺的矛盾,既是具体体现,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中国,就是破解这一矛盾的根本路径。
美好生活少不了鸟语花香、美丽风光。推动高质量发展,目的就是要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生活。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吃得放心、住得安心,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丰富、多元的优质生态产品,既是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必要元素,也是高质量生活不可或缺的必要标配,是广大人民群众宜居环境和诗意生活的共同向往。增进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泛共识,补齐生态产品短缺这一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就成为新时代谋求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和重要使命。
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离不开生态文明。生态环境越好,优质生态产品越丰富,“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成色越足,越接近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小康社会的理想预期。要使鸟语常鸣、花香常在、风光常美,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就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遗余力把环境保护好、治理好、修复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努力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需要靠全社会齐心合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既要正确处理生态、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抓住 “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切实按照中央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又要教育、引发、发动广大群众增进珍惜环境资源、呵护良好生态、建设乡村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进而凝聚全社会共建美丽家园、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合力。(泉州市文明办 闻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