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县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是千年古县、革命老区县、原中央苏区县,也是全国林改第一县。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武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较落后。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武平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的热情和决心。在省委文明办、龙岩市委文明办的精心指导下,在厦门市委文明办的结对帮扶下,以及厦门市思明区委文明办等兄弟单位的关心支持下,40万武平人民传承闽西老区“闹革命走前头,搞建设争上游”的红色基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十二年如一日,奋力拼搏创城路,2017年11月成功创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成为闽西老区县市中唯一的全国县级文明城市。
一、绘就“一张蓝图”,一任接着一任干
武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辩证地把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互促共进的科学内涵,在思想上立志、规划上立标、行动上立行,不因贫困而气馁、不因地偏而言弃,发扬武平全国林改第一县“敢为人先、接力奋斗”的林改首创精神,从2006年开始,踏上漫漫创城赶考路。从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到晋级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再到华丽转身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赶超发展的强大动力,一路赶考、一路奋斗、一路接力,持续探索经济欠发达县文明创城之路。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张宏伟蓝图,我们把它写入“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把它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统筹起来,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根据《规划》和《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制定了《责任分解方案》,各乡镇、单位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和专项规划,落实责任分工,与单位的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工作格局。
二、实施“四城同创”,统筹协调相促进
在文明创城中,我县坚持抓龙头、促统筹、聚合力,让有限资源、资金发挥最大社会效益。县委、县政府围绕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旅生态文明城市这一战略目标,提出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四城同创”活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统筹推进各项创城活动、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一是实现力量统筹。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为总枢纽,把其他创建力量结合起来,互为兼顾,形成领导力量最优、效率发挥最好的状态,避免指挥机构林立,政出多门的弊端。二是实现项目统筹。根据“四城同创”各项测评体系,梳理整合共性项目指标,形成一个班组统一施工的工程包项目,城市道路、绿化、夜景、公园、公共交通等方面策划了94个重点共性项目,统一招投标、统一施工、统一监管,避免了创建项目重复建设、工作落实重复考评。三是实现效率统筹。将“四城同创”工作一并部署、一并推动,按不同创建验收时间,科学合理确定工作序时进度。2017年9月13日~16日,迎接全国文明城市验收;紧接着在17日迎来国家园林县城考评验收,之后,又通过了国家卫生县城省级考核。“四城同创”推动武平城市实现提升颜值、涵养气质、创造价值,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初步建成宜居宜业宜旅生态文明城市。2017年,我县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中国天然氧吧”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并蝉联“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三、建立“五项机制”,常态长效抓创建
一是建立领导靠前工作机制。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县长任第一副总指挥、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总指挥的创城工作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宣传教育组、巡访督查组、交通整治组、环境整治组等10个工作组。各相关部门相应成立了由“一把手”牵头的创建领导小组,专人负责创城工作。二是建立创城清单管理机制。面对创城工作存在的问题,列出“五项”工作清单,即:对每个单位、每个部门和每个人员下达责任清单,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工作实际列出问题清单,根据排查问题列出项目清单,对易出现的问题列出负面清单,对各部门单位列出绩效考核清单。创城全过程严格实行“五项”工作清单管理,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整改一个、销号一个。三是建立常态化巡访督查机制。3年来,深入巡查指导900余人次,发出《问题整改意见书》553份、《整改通报》20期,列出问题清单2768条,整改率达100%,对工作不力的相关单位及社会不文明现象在电视台、网站、微信平台公开曝光12期、190条;由县文明委领导带队督查21次,召开协调会23场,协调解决问题143个;开展“随手拍”活动,鼓励市民发现身边的不文明现象,累计收集信息9000多条,相关问题均及时回应整改,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四是建立激励与奖惩双向机制。把创城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与各种评先评优及干部年度考核、奖励和任用结合起来,对创城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县委、县政府给予奖励;出台《武平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对创城不力的单位给予约谈,对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给予效能告诫、组织处理等。五是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始终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专项经费纳入年度本级财政预算,做到早安排,早拨付、有保障。2017年,财政预算1000万元,专门用于文明办创城工作经费。
四、推进“六大工程”,打造特色树品牌
一是推进公民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围绕打造“好人之城”品牌,全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2010年,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公民道德建设协会,以专门机构、专职人员具体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协会成立以来,不断挖掘“最美人物”,推荐评选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在全县树立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邓秀英、福建省道德模范获得者蓝富昌等一批道德标杆;新建全国首个县级“好人之城”数字体验馆,用图、声、光、电等多种形式展现各级各类道德典型的先进事迹。积极组建模范好人先进事迹巡讲团,长期深入乡镇、机关、企业、学校、农村等开展巡回演讲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编写了《国学经典读本》《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务礼仪手册》《好人之城》《孝润武平》《诚信武平》等道德教育系列丛书。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活动使武平好人故事越来越精彩、武平好人声音越来越响亮,满满的正能量成为社会主流,“好人之城”文明风尚蔚然成风。
二是推进生态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4次深入武平调研指导工作,并就武平林改做出系列重要指示。武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护好绿水青山。连续十年实施家园清洁行动,特别是2016年开展生猪养殖污染整治“百日会战”攻坚行动,推动全县溪流回归清澈、生态文明回归乡村。 2017年7月27日,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座谈会在武平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并充分肯定武平林改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实施环境卫生市场化运作机制,保持城市环境卫生常态洁净;出台《武平县农村垃圾治理考评标准》,将治理工作纳入乡镇绩效管理考评内容;持续开展市容整治工作,集中专项整治露天烧烤、占道经营、户外广告乱贴、农贸市场外溢等城市顽疾,城市面貌和环境秩序井然有序。
三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的理念,以改善城乡市政、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环保等基础设施薄弱环节为重点,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强化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新建了平桥翠柳城市森林公园、儿童乐园、滨河公园等一批公园,规范建设了一大批便民设施,城市实现了人车分流,城市的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绿色环保。
四是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工程。推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把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重要抓手,纳入《武平县文明单位管理办法》。文明交通、心理辅导、关爱空巢老人、扶贫济困、义工服务队长年活跃在武平。
五是推进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工程。通过签订《承诺书》、志愿者开展劝导、电子设备抓拍曝光等方式,扎实开展“文明交通”行动,大力倡导文明交通行为,引导市民摒弃交通陋习,营造了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六是推进文明创建共建共享工程。实施文明单位与文明村、文明单位与社区、文明单位与乡村学校少年宫、城区文明学校与社区心理咨询室活动及军(警)民“五项共建”行动,引导文明单位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共创共建活动,提高基层创建水平。
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虽然武平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认真对照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我们在经济发展、基础投入、公民素养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文明委和省委文明委的工作部署,敢为人先、接力奋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