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文艺创作精益求精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电影市场的一连串纪录被一一刷新,“史上最强春节档”成为当前文化消费市场蓬勃旺盛的缩影。
《战狼2》《芳华》《无问西东》《唐人街探案2》《红海行动》等不同类型的国产影片接连成为“爆款”,业内专家认为,市场的“井喷式”繁荣,得益于创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精益求精搞创作,力争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五年来,我国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硕果累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平凡的世界》《海棠依旧》《北平无战事》《人民的名义》《白鹿原》等电视剧热播,《朗读者》《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多档文化节目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现代京剧《西安事变》、豫剧《焦裕禄》、评剧《母亲》、湘剧《月亮粑粑》、话剧《麻醉师》等一大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引导人们求真、崇善、向美,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
图书出版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实体书店告别“寒冬”迎来春天。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17年,实体书店零售额达344.2亿元,同比增长2.33%,走出负增长态势,一大批特色书店、主题书店、共享书店相继涌现。中国出版走出去步伐加快,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脉搏。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等热播,成为现象级节目;文化遗产走出博物馆,通过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走入百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插上“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翅膀,开辟出产业发展新天地……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融入人民生产生活,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2017年1月,《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发布,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一年来,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启动实施了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中华文化电视传播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抓手、发展有新路。
为发挥戏曲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中的积极作用,2017年,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按照每个乡镇每年6场、每场300元的标准,每年为国家级贫困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等839个县的12984个乡镇,给予经费补助2.338亿元。
为探索振兴传统工艺的有效措施,2016年3月起,文化部陆续支持相关企业、高校和机构在新疆、湖南、贵州等地的传统工艺聚集地设立了10个传统工艺工作站,涉及刺绣、木雕、漆艺、金属锻制、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等多个门类。两年来,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建站模式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既帮助当地提高传统工艺发展水平,又促进就业增收、精准扶贫,在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