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沙县着力将沙县小吃产业发展融入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去,坚持以人为本,以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为着眼点,以从业人员素养提升促城市文明、市民文明为着力点,大力实施“三项工程”,加快沙县小吃产业升级,打响沙县小吃品牌,不断提高群众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加快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沙县科学发展,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沙县小吃在无锡的诚信签约仪式
一、主要做法
1.实施素养提升工程,人员礼仪培训促文明养成。为进一步提升小吃从业人员服务形象,我县依托沙县小吃培训中心,将文明礼仪培训作为小吃培训必修课,邀请专业礼仪培训师,围绕服务态度、文明礼貌、仪容仪表等方面进行了授课,并编制成教材,实现礼仪培训有章可循,做到了从业技能与文明素养融合培训,有效提高小吃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
2.实施品牌打造工程,行业诚信教育树道德标杆。着眼打造沙县小吃品牌,实行“一城一乡一组织”,每个乡镇确立一个城市,组建一支管理队伍,加强沙县小吃行业规范管理;注册沙县小吃商标,制定沙县小吃行业诚信公约,加强行业自律,树立“诚信为本,以客为尊”的理念,并由沙县小吃同业公会负责对诚信公约的执行和督查,发现问题对其进行说服教育式责令整改,不整改的记入诚信档案,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报告,并在媒体公示。同时,建立沙县小吃配料电子监管平台实施网络监管,做到食品可溯源、可监管,切实保障小吃食品从生产、加工到餐桌的质量安全。
3.实施解忧放心工程,多项管理机制破留守难题。针对全县近6000名儿童留守问题,我县通过构建一套以党委、政府为主导、各级各单位紧密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123”管理模式,通过编织一张无缝关爱责任网、搭建未成年人成长平台和成才平台,实现不让一个未成人失学、失德、失智的目标。通过开展“情暖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招募教育系统1000多名党员教师和800多名社会人士作为爱心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有效破解了当前我县大量留守儿童缺失亲情、不利成长的难题。
二、取得成效
1.助推了城镇化进程。沙县小吃产业切实解决了沙县城乡居民就业增收问题,2015年沙县农民人均收入达14524元,比2010年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农民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开始追求更好的居住、教育和医疗环境,逐步由农村向中心集镇及城区集聚,从而促进了沙县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商品房面积大幅上涨,价格逐年走高,单位面积、价格远高于周边县的水平,前些年还出现一房难求的局面,截至2015年,沙县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到30.7平方公里,比2010年扩大6.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时,部分小吃业主返乡建房,促进了小城镇建设步伐和新村建设。
表彰沙县小吃业主
2.助推了产业发展。沙县大力实施“虬商回归”工程,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小吃业主返乡创业,通过建立创业指导中心、“小吃融资担保基金”,以及各类创业金融产品,吸引了大量的小吃业主返乡创业。充分发挥金沙园、现代农业园、海西物流园、金古工业园、文化产业园、电商产业园等创业平台,为小吃业主“二次创业”优先提供建设用地和办理入园手续等措施,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返乡创业的良性互动。同时,大量农民外出经营沙县小吃,出现了大量的闲置土地,促进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已有数千名小吃业主、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业涉及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地产、建材、饮食服务等领域,建立起13个返乡创业基地,创办企业300多家,占全县私营企业的三分之一以上。
3.助推了村级组织建设。沙县小吃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敢闯、能创的强人、能人,也为村级组织提供了一批后备干部资源。通过实施“归雁”工程,积极引导能人回村任职、强人继续留任,鼓励经营能手和管理能人回村参选村“两委”,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2015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一批作风正、能力强、群众信任的发展能人进入村级班子,共有598名经济能人进入村两委队伍,占全县村两委的35.3%,其中262名经济能人进入村主干队伍,占全县村主干的78.7%,比上届提高了2.9个百分点,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新鲜血液。
沙县小吃业主王燕清被评为“真情天津”十大人物
三、经验启示
1.观念得到解放。通过外出经营沙县小吃,农民固有的陈旧观念、保守思想、安于现状的现象得以改变,经济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得到了激活, “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沙县精神正是观念解放的集中体现。同时,外出的沙县人生活习惯逐步与大城市市民接轨,加速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提升。
2.人才得到培养。沙县小吃产业让沙县人走出去,特别是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小吃业主,受到了新思想、新观念的冲击,打造了一大批思想活、干劲足的返乡业主,为沙县“双创”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撑。同时,沙县小吃将沙县推介到全国,也吸引了各地的人才到沙县创业、就业,为建设新沙县的提供了新鲜血液。
沙县小吃文化城
3.发展得到支持。沙县小吃产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沙县城乡居民就业增收的问题,更成为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举措,通过外出经营沙县小吃,不仅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也有效促进了一部分城乡居民的资本积累,每年70亿元的营业额正是沙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一方面,农民的购买力增加,带动沙县房地产等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返乡业主通过“二次创业”逐步成为沙县经济建设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