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一棵坚实磊落、无私奉献、扎根人民心中的木麻黄——
以谷文昌为镜
谷文昌(提桶者)在东山湖尾地下水工程工地试验滤水管。(资料照片)
东南网6月2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雷光美 严顺龙 梁建平)
6月中旬,台风“海贝思”夹暴雨袭击闽南,东山岛安然无恙。
台风刚走,年近八旬的陈细乒就按往常惯例,来到谷文昌陵园祭拜,寄托无尽的思念。
陈细乒,东山县陈城镇山口村人。解放前,东山岛风沙肆虐。台风天、干旱季,更是灾害严重,百姓苦不堪言。陈细乒就在外出流浪的“乞讨大军”中。
今天,绵延海岸线的木麻黄树林,守护着这颗海峡西岸的绿色明珠。陈细乒一家早已住上小洋楼,过上好日子。
改变陈细乒和其他东山人命运的,是一位共产党人,是一棵树。
救百姓于水火,造福百姓而忘我,离开我们33年的谷文昌一直活在人民心中。
每年清明,“先祭谷公,后祭祖宗”已成为东山人的习俗,祭时每每热泪盈眶。而遇上台风天等,百姓也要到谷文昌陵园祭拜。
“谷书记为我们辛苦了一辈子,我要天天打扫陵园,为他守墓一辈子!”山口村首任党支部书记陈加福说。
33年来,全国各地每年到东山瞻仰学习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
“谷文昌深入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敢于担当、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克己奉公、清廉无私的高尚品德,重视生态、保护环境的发展理念,永远是我们的一面镜子!”3月上旬,全省县委书记培训班在东山举行,谷文昌陵园外,每位县委书记种下一棵树苗,表达践行群众路线的共同心声。这片林,群众称“八闽书记林”。
精神力量,穿越时空。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在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进程中,谷文昌,是一面镜子,是一个标杆。
时任宁化隆陂水库总指挥的谷文昌(中)与群众同劳动。(资料照片)
根土相依
木麻黄,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地里,只要有一丝雨露就能茁壮生长。生长,是为了回报大地。
六十年前,一个风沙漫天的日子,谷文昌艰难地爬上白埕村的沙丘,遇到一群衣衫褴褛、外出乞讨的村民。
“春夏苦旱灾,秋冬风沙害。一年四季里,季季都有灾。”“风沙淹田牛上屋,父母嫁女水陪嫁。”刚解放时,东山岛森林覆盖率仅0.12%。百年间,风沙不断吞没家园,天花、眼病泛滥,外出当苦力、当乞丐的十之有一。
面对此情此景,谷文昌泪流满面。“不救民于苦难,要共产党人来干啥?群众分到了土地,种不出粮食,分地又有什么用?”自责的话语,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命题。东山向百年风沙灾害宣战的号角,由此吹响。
一心为民,身体力行。“1957年,东山县组建沙荒调查队,谷文昌亲任队长。有一次,快爬上在山口村附近沙丘顶时,谷书记被风吹得滚下来,脸被风沙打成紫黑色。他用水漱漱口,忍着胃痛再上沙丘,坚持测风50分钟。”当年的调查队成员林嫩惠回忆。
“当时不知道县委书记是什么官,只知道他冲在最前面,干的活最累,喝的粥最稀。”陈细乒说。
千方百计,以民为师。“1958年,东山引进广东电白县种植木麻黄的经验,开展大造林,谷文昌亲自在白埕村种20亩试验片,却屡不成功。听说湖塘村老农蔡海福带土种植丝瓜成功,谷书记直奔蔡海福家,绞尽脑汁地学习。谷文昌善于向群众学习,全县500位生产队长,他几乎都能叫出名字。”榜样感动身边人,来自福安的林嫩惠为了更好与当地群众沟通,不到半年就学会东山话。
牛倒树干的沙丘上,滴水成气的暴日下,咆哮凛冽的寒风里,饥病困苦的群众中……如今追忆谷文昌,他的身影一直在这样的环境中冲锋、战斗,他的形象深深地镌刻在百姓心中。
那些年,东山人盼不来救苦救难的神仙,却盼来了共产党员谷文昌,苦战14个春秋,打破了上百年“神仙也救不了东山”的咒语。1964年,东山造林8.2万亩,全县400多座小山丘和3万多亩荒沙滩基本绿化,141公里的海岸线筑起“绿色长城”……
谷文昌事迹,30多年来在八闽传颂不息;谷文昌精神,30多年来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
像谷文昌那样,福建各级干部牢记为民宗旨,带领广大群众种树植绿、治理荒山,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美好蓝图努力奋斗——
2001年,时任省长习近平同志前瞻性地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10多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广大干部群众发扬滴水穿石精神,打赢了一个个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
森林覆盖率达65.95%,连续37年保持全国首位;创造了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生态补偿等一批典型经验;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均保持优良,“清新福建”品牌越发亮丽,国务院《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若干意见》正在加紧实施……
以谷文昌为镜,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就是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只有一心为民,以民为师,牢牢扎根于人民群众中,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百折不挠
风雨中挺拔,盐碱里扎根,挫折后重生。木麻黄,就有这样的风骨。
《中国植物志》载:木麻黄是热带海岸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
树是先锋,人更是先锋。“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谷文昌的话语,穿越半个多世纪,至今依然铿锵有力。
1958年,东山县委向全县军民发出号召:“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谷文昌任总指挥,几天就突击种下1000多万株幼苗。
岂料,随即到来的倒春寒,再一次击碎了东山的绿色梦。
“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失败了再干,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气概和风格!能活九株,就能活九千、九万,绿化全东山。”面对一部分人“荒沙能长树,鸡蛋能长毛”的质疑、埋怨甚至挖苦,谷文昌激励大家重拾信心。当时,林嫩惠就在白埕村现场,看到零星活下来的九株木麻黄。谷文昌风趣地说,待树木长高了,我们要昂起头看,还得当心帽子掉下来呢!乐观的精神俨然如初。
不惧失败,屡败屡战。谷文昌带领干部、林业技术员、老农组成试验小组,建立千人林业管护队伍,摸清了木麻黄的生长习性——老天下雨就冒雨种树;天旱了幼树不返青,磨破肩膀、冒着烈日、踏着火烫的细沙,也要挑水浇树;遇到大风,及时把被风沙掩埋的幼树挖开,把被吹歪了的扶正;肥料不足,到海里捞小鱼小虾积肥。
“谷书记爱树如命,见人就说,谁要伤一棵树,就是伤了我的胳膊,谁折断一根树枝,就是折了我的手指。”林嫩惠回忆说。
百折不挠,又有什么困难能够挡住一个共产党人为民求胜的脚步?
谷文昌纪念馆珍藏着一幅照片,照片中的主角,粗衣破帽,脸庞黝黑,和工友一起扛着巨石,背弯成直角。他就是谷文昌,当时已56岁了。“文革”期间,他遭受批斗,全家被下放到宁化县禾口公社红旗大队。他转遍全村的山、水、田,提出改进农业生产,串灌改轮灌;高秆疏植改矮秆密植,施农家肥。劳动时,他冲在最前,挑最重的担,积最多的肥。针对当地实情,他提出建设隆陂水库,并被任命为总指挥。这座“百年一遇”标准的水库,泽惠万亩农田,还发电照亮千家万户。这一年,红旗大队亩产一下子跃上千斤。群众说,“谷文昌,谷满仓”。
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挫折失败,不论顺境、逆境,谷文昌信念如一、行动如一。
以谷文昌为镜,我省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一大批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先进人物——挽救失足少年的爱民法官詹红荔、为山村脱贫致富呕心沥血的检察官李彬、牺牲在工作一线的警察吴一心、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的技工盖军衔……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标杆,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深入查找思想上、作风上的问题和不足,开出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取得人民满意、实在有效的成果。
枝繁叶茂
伸展的枝丫一刻不停。木麻黄针叶向着阳光,树荫罩着大地。
治沙顺利推进之时,谷文昌没有停歇。东山要走出风沙之困,还要发展起来,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世上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必须不断前进。”谷文昌告诫自己。他既抓治沙,又抓发展。
“东山岛离大陆近,但水深浪高。他与县委同志果断决策,并加入修筑海堤的队伍,实现了东山人把海岛变半岛的夙愿。以当时的条件,这着实不易。”谷文昌纪念馆讲解员、老干部黄石麟说,八尺门海堤竣工,为东山的发展架起了彩虹桥。
“东山缺水,十年九旱。1963年大旱,谷书记总结提出‘地面无水,向地下进军’。打大井、深井、塘中套井,建永久性抗旱工程285处、临时工程892处,这一年仍有较好收成。”东山县政协原主席高爱明说。跨越海堤的渡槽,还把淡水引到东山。当年修建的许多水利工程,至今仍造福东山人民。
“一次水淹,三年绝收。”东山易涝,特别是遇到海潮时。“清理旧沟、开挖新沟,筑海堤、建闸门、修扬水站,要抗旱、排涝、防潮三全其美。”高爱明说,1961年8月,东沈、南埔、樟塘等村暴雨成灾,谷文昌入村探明情况,作出决策。这些村庄由此告别内涝,水美田丰。
东山原来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谷文昌就带领群众修路,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村村可以开进汽车、拖拉机。
“没有木麻黄保护,东山建设生态旅游岛就无从谈起;没有当年的路网基础,今天建设疏港公路、环岛路谈何容易。”东山县委书记黄水木说。
治沙、修堤、引水、防涝、开路……谷文昌总是走在最前面。“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要敢闯新路,勇往直前!”他说。他还倡导发展制盐、捕捞、养殖生产,深入渔民中调查研究,改进生产工具,为东山海洋产业的发展打实了基础。
如今,东山水产业出口创汇突破15亿美元,超过海南岛;去年实现生产总值126.8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140元。甩掉贫困帽子的东山,已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弘扬谷文昌精神,发展成为各级党政的第一要务,全省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我们坚持“三个必须”,着力打造“三个环境”,抓龙头、兴产业,抓扶贫开发、补发展短板,抓城乡建设、让福建更美……一切为了发展,发展为了人民。以谷文昌为镜,广大干部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只争朝夕,奋发有为,在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敢拼会赢。
坚实担当
木麻黄,是建筑、家具、造纸的好材料,树皮可提制栲胶,枝叶可作家畜饲料。全身是宝,最贵为内质坚实。以这种坚实,风雨中更有担当。
无论风云际会、岁月流转,谷文昌始终实事求是,始终敢于担当。他说:“事实是无情的,好的动机并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要把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必须深入群众,吃透情况。”
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从东山岛上抓走壮丁4700多人,这些人的家属成为“敌伪家属”,抬不起头。谷文昌说:“共产党人要敢于面对实际,对人民负责。”在他建议之下,县委决定把“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一项德政,十万民心。兵灾家属们说:“国民党抓走亲人,共产党把我们当亲人,我们死了做鬼,也愿为共产党守岛。”但他们不知道,谷文昌为此承受了多大的政治风险。
1958年,“千斤稻,万斤薯”“拔白旗,放卫星”之风吹进海岛。大炼钢铁,上面催得紧,谷文昌说“先砌个炉子试试”;种不出万斤薯,上面批评他“右倾保守”,他也说“先试一试”。
试的结果可想而知。在地区评比的图表上,东山养的猪还不如外县的猪尾巴大。谷文昌心里有数,他坚持实事求是发展生产。“年终,东山超额完成生猪调拨任务,在地区评比表上‘猪尾巴’变成‘猪头’。”林嫩惠回忆。
谷文昌的坚实,始终如一。林嫩惠说,谷文昌常告诫大家说话办事要严谨,杜绝“大概”“大约”“估计”等模糊字眼。在东山人摆脱困苦的一系列战斗中,谷文昌无一不是用实践检验真理、靠精准的事实说话。
没有“豆腐渣”,没有“烂尾楼”,谷文昌当年指挥建设的水库、海堤、道路等民生设施,至今仍发挥着作用。
这些潜绩,才是最大的政绩。
以谷文昌为镜,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在工作上求真务实,共同把一张发展蓝图绘到底。山海协作、数字福建、生态省建设、海洋强省、闽台合作先行先试……紧扣“山海侨台特”的特点,推进科学发展,一以贯之。
当前,福建正处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全省上下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三个必须”,正在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路途上发力前行。
磊落参天
木麻黄,笔直向上,心无旁骛,挡得住风和沙。
谷文昌就像木麻黄一样干净磊落,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苍天可鉴。
“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谷文昌说。他大半辈子与林打交道,却从不沾公家一寸木材。
谷文昌调任省林业厅后,二女儿结婚,想让他批点木材做家具,他严词拒绝说:“我管林业,如果我做一张桌子,下面就会做几十张几百张,我犯小错误,下面就会犯大错误。”
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他说:“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群众生活,如果我们不关心群众疾苦,就是没有群众观点,就无所谓革命。”
1972年,谷文昌转任龙溪地区林业局局长。一次,来到东山造林模范蔡海福家。因为造林护林,蔡海福得罪了一些人,在“文革”中受到批斗,贫病交加。谷文昌看在眼里,心情沉重,带他到龙溪医院治病。蔡海福去世后,他特地交代民政部门批了木板,让这位种了一辈子树的老模范在寿板中安眠。
资助贫困学生,为烈军属、五保户送温暖,为来访群众买车票,为民工买红糖熬姜汤,关心水利技术员的婚事……一个个生动的往事,至今仍在东山百姓中流传。
谷文昌对群众满腔热忱,对待自己和家人却极其“吝啬”。大女儿被安排为临时工,他说“年轻人应该多锻炼锻炼”;儿媳从师范毕业,遵从分配到小学校工作;他常年患胃病、肺病,一次随行的同志找医生开了证明买来半公斤饼干,他当即严肃批评并让退掉……
“我们要和群众吃一样的饭,受一样的苦,干一样的活,群众才会信任我们。”谷文昌说。
一个旧草箱、两罐自腌的咸菜,是他离开东山时带走的“家当”;一辆破自行车,是他下乡调查、劳动时的“坐骑”。自行车、锄头、斗笠、手稿……纪念馆中,谷文昌的生前物品,向瞻仰他的人们默默诠释着什么是谷文昌精神。
时代变迁,精神不朽。
以谷文昌为镜,八闽上下各级干部,正在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考试中认真作答。省委常委带头从我做起,轻车简从下基层,访民生、问疾苦,入乡村、进企业,看项目、议发展。刚刚过去的一年一度工作检查,用勤俭、深入、求真、务实的一系列细节,交出了又一份答卷。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性会议次数、天数和人数均减少30%以上;各类文件简报精简三分之一;精简考核项目,改进考评办法,省级考核检查、评比表彰和认定类项目减幅达85.1%;推行“马上就办”,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到331项,审批时限缩短至法定时限的60%以内;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清退对象100%覆盖……
一次次行动,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成效,让清新务实之风吹遍八闽大地。
“只要是有损于党的威信的事,哪怕再小都不能做;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的事,哪怕再小也要做。”这是谷文昌的话语,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全省党员干部的座右铭、警示钟。
名片
谷文昌,1915年10月生于河南林县。194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月随军南下。
东山解放后,谷文昌任中共东山县第一区工委书记,后历任中共东山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及省林业厅副厅长,三明地区宁化隆陂水库总指挥,以及龙溪地区(今漳州)革委会副主任、行署副专员、林业局局长等职。其中,1954至1 964年任东山县委书记。
在东山任职14年间,谷文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成功治理了风沙灾害,筑起沿海“绿色长城”。他致力改善条件、发展生产,为日后东山迈向全省首个小康县、国家生态示范县、国际生态旅游海岛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到三明地区宁化县禾口公社红旗大队(今石壁镇红旗村)当社员,后任宁化隆陂水库总指挥,又造福一方百姓。
1981年1月30日,谷文昌在漳州病逝。弥留之际,他深情许下埋骨东山的遗愿。
1991年,福建省委发出《关于开展向谷文昌同志学习的通知》。2003年,福建省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学习谷文昌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致力发展的进取精神。
2009年9月,谷文昌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像谷文昌那样永葆共产党人本色
福建日报评论员
谷文昌同志离开我们33年了,但他一直活在人民的心中。谷文昌精神充盈于闽山闽水,一直激励着我们牢记宗旨、艰苦创业,成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一大精神动力。正值全省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之际,本报今天发表《以谷文昌为镜》长篇通讯,重温谷文昌感人至深的事迹,感受谷文昌精神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同志对谷文昌曾给予高度评价。2003年7月他在浙江省委全会上的讲话中说:在福建,带领福建东山人民改造自然和社会,变昔日荒山秃岭为现在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和“全省环境最佳县”的谷文昌,现在当地老百姓仍然怀念他,甚至祭祀时也是“先祭谷公、后祭祖宗”。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本”、“基”、“源”,党必须相信和依靠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同志还在《之江新语》中写道:“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习近平同志这些讲话,深刻总结谷文昌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本质所在,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八闽大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谷文昌是我省各个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的杰出代表,他的精神至今仍闪耀着熠熠光辉。当前我们学习谷文昌,就要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结合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和学习焦裕禄精神,以先进典型为镜子,认真对照,深入分析,发现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思想认识上的差距,从先进典型身上吸取精神力量,不断改进作风,完善自己,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到工作实践中去。
学习谷文昌,重在学习他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积极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学习他求真务实的担当精神,勇于承担责任,脚踏实地干事,杜绝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把工作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学习他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自觉遵守党规国法,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等各项要求,清正廉洁,勤俭节约,吃苦在前,乐于奉献,永葆共产党人本色,争当一心为民的好干部,为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2-27核心价值观要扎根青少年这片沃土
- 2014-02-19“全国最美养路工”陈清泉扎根基层19载
- 2013-11-19像榕树一样扎根大地 福州干部坚持20多年
- 2013-09-10梅园雪:扎根黑土地的“女粮王”
- 2013-09-05张文忠:扎根贫困山区三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