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河北频道在6月12日发布了一条《河北清苑官方回应烈士陵园被辱:正核实处置》的新闻,该条新闻图片中的主角面部进行了模糊处理,但是还是可以看出是一名学生模样的少年,在一块墓碑前做出了难以置信的行为:或坐在烈士墓碑上,或在烈士纪念碑前摆出挑衅姿势,或将脚放置于墓碑顶端,甚至脚踹墓碑。此条新闻一经刊出,立即引发轩然大波,广大网友愤怒的表示:对照片中的学生进行人肉搜索。清苑县委宣传部一名负责人表示:目前,清苑县正在核实处置此事,此事已上报市领导。
当广大网友纷纷对该少年进行谴责的时候,是否应该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少年侮辱烈山墓碑的背后,是个人道德的缺失还是教育的盲区?家长、学校、社会又该怎样引导青少年学会感恩,健康积极向上成长?
青少年的思想和认知都处在塑形期,外界的言行、事物都会对其内心思想的形成和以后对生活的态度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侮辱烈士墓碑少年的过激行为更应该探究其根源,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对孩子的思维、性格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家庭和睦、待人友善、善邻友好,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不对其造成过重的压力,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有利,更易培养其感恩的性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是培养孩子的主力。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毕业,孩子在学校度过了人生性格最易塑造、最为美好的的时光。在学校期间,孩子们有同学的陪伴,有老师的教育,除了知识的不断积累,也在培养其团结友爱、爱国明理的价值观,对其日后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社会深化青少年的思想认知。任何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家庭,社会对青少年的塑造可谓是更加立体的,丰富多彩的资源会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社会此时更应该肩负起自觉地职责,帮助思想不够成熟的未成年人远离那些不健康的因素,接受有益于其健康成长的因素。
由此可见,侮辱烈士墓碑的少年的所作所为,作为及其少见的个案,其道德缺失的形成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能单独将矛头指向其个人。在指责其行为不妥的同时,更应该追究造成这种行为的背后的原因,及时帮助他早日走出这种错误的思想领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其爱国、友善、感恩的意识。(杨娇)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6-11“好心人免责”的道德激励意义
- 2014-06-11豫皖无名之火拷问道德底线
- 2014-06-10道德加分只是个技术活
- 2014-06-05龙岩市环卫处“道德讲堂”弘扬价值观传递正能量
- 2014-06-05海沧区公益主题活动进校园 引导未成年人参与道德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