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讲究清明节"前三后四",那你就跟不上时代了。3月15日,武汉已有10万人踏上了前往各大公墓陵园祭扫的路途,用鲜花代替纸钱,在慎终追远、祭奠先人的同时,度过了一段全家和乐的踏青时光。(3月17日中国文明网)
根据当地民政部门的统计,3月15日当天,武汉全市12个公墓,共有10万余人前往祭祀亲人,迎来了今年清明节的首个祭扫高峰。不难想象,如果这10万人的祭扫大军都集中在清明节前后短短的三四天时间内去祭扫先人,所带来的交通压力可想而知。因此,对于在清明节来临之前进行错峰祭扫的市民,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给点掌声。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很多人都要以不同的方式开展祭扫活动,以表达对先人的哀思。按照传统习惯,人们总喜欢在清明节前后短短的三四天时间集中祭扫,使这个重要的祭祀节日更具有传统性。然而,在远离农耕时代的今天,传统的祭扫习惯给现代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文明祭扫的呼声也因此越来越高。
实事求是地说,移风易俗、文明祭扫不仅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象征。不过,长期以来人们所关注的更多的是祭扫活动中的浅层文明,比如是否保持园陵祭扫区的环境整洁、有没有在野炊时注意防火安全等。其实,能否保证人们在祭扫时交通顺畅、安全出行,同样也关乎社会文明。
我国已经进入汽车时代。有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21.5辆。家用汽车的迅速普及的确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捷,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和家用汽车普及如影随形的行车难也困扰着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因此,如何解决交通拥堵几乎已经影响到了社会文明的进程,成为所有城市必须共同面对的社会课题。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其他节假日一样,今年的清明小长假,全国高速公路、收费公路对小车(7座及7座以下)继续实施免费通行政策。之所以这样做,除了从经济上惠民以外,同时也是为了缓解祭扫队伍出行带来的交通压力。然而,如果我们不改变沿袭已久的传统做法,仍然习惯于在清明节前后相对集中的几天里去祭扫,交通拥堵以及由交通拥堵所引发的其他社会问题显然无法避免。
我们不难理解,错峰祭扫所措开的只是时间,而我们对先人的哀思并不会因此打折。可是因为我们错峰祭扫的举措却能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有效地地缓解清明祭扫的交通压力,社会生活也更有秩序。所以从这个角度说,错峰祭扫之举奏响了文明节拍,背后所凸显出的是现代人文明的素养和担当的觉悟。(刘根生)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3-24用好“微媒体” 引领“微文明”
- 2014-03-24井盖“作画” 为文明添彩
- 2014-03-24文明是城市经济的下一个增长点
- 2014-03-24以公务用餐文明引领社会消费文明
- 2014-03-24文明出行 让斑马线真正成为生命的守护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