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某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原文记不得了,大意如此):“我们都是为了把农村建设得更好、把生活过得更好而拼命往城里钻的人,但当我们在城里立稳足根后,竟完全淡忘了生养自己的那份热土。”能写出这样检讨式文字的人,真是一个大写的人,我感叹。
刚闻“乡愁”一词,我不知道为何物,后成为流行语时,我却茫然,所以我一再追问何谓“乡愁”,但我始终找不到那份确切的答案。转回头看看时,才发现我始终生活乡间,所以我无法品味做文字工作人笔下“乡愁”的那一份伤感,这是实话,不是调侃!体验乡愁、感受乡愁,需要时差和距离,如同我们今天呼唤“行孝”一样,一个本身长年伺候病母床边的人,会把“孝”字挂于嘴边吗?
某日,同学集会,正当大家在力装平静而毫不掩饰夸张地述说着各自在外如何打拼、如何不易、最终取得了成功时,一嫁到某市的40岁女生秀口轻启:“我再也不想回到那个穷山沟里去了”。惊闻此言,众人忙散,站立在一地烟头中间,我竟然被自己感动了:长年生活在说是城里又不是城里、说是乡下又不是乡下里的我还算是一个人。
说到乡愁,我相信:刻意把这两字任意提升到让人无法理解的高度的大有人在,甚至认为能说出这两字就是有文化的人也不在少数。如果非要实话实说,我挺反感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因为浮浅的理解,往往会挠乱他人思绪。
乡愁,不仅仅是曾生活在乡下如今成了城里人的专利,更不能仅仅从物质方面去理解,认为乡下就是落后的代句词,相反,我倒认为当今的乡下并不比城里差:宽阔的住房,清净的空气,没有漂白粉味道的饮水……,过去是城里人赚乡下人的钱,如今这个公式正在悄悄发生着质的变化。之所以有人还没在城里住上三天,就不想 “穷山沟”,无非是为了隐藏光鲜外表后城里生活的辛酸。
乡愁的概念是宽阔的,它是一种文化。文化是一种能力,它强大,却容易被人忽视,但其影响却异常深远,易于引起共鸣。既无确切内容,又实包罗万象,意在提醒我们不能忘本,更不能抛根。它是一种精神,一种让人楔而不舍、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内在奋斗精神。乡愁还是一种情感,让人无论身在何处、始终感到有所牵挂、且一想到它就会心生胆量无所畏惧,使人有力量。
无论是乡愁,还是孝道,我们都不应该等到领导重视了,否则,就真的成了愁乡了!(晏声耀)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3-24用好“微媒体” 引领“微文明”
- 2014-03-24井盖“作画” 为文明添彩
- 2014-03-24文明是城市经济的下一个增长点
- 2014-03-24以公务用餐文明引领社会消费文明
- 2014-03-24文明出行 让斑马线真正成为生命的守护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