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三元镇永安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布依族村寨,一进寨门就能看见右侧的孝道文化展示墙上的“孝道村规民约”,一条清澈的小河穿村而过,岸边有孝道文化长廊和贤孝亭,内墙上刻着许多孝道箴言佳句、敬老爱老的典型事迹。永安村村支部书记陈荣林说,永安村有608人,布依族占98%,自古以来孝道就被这里的村民推崇。(人民网 2月20日)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养老送终等等。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qu)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而关于敬老、养老的专门史料记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
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三元镇永安村这样一个小村子里,村里制定了《永安村孝道村规新六条》:“要求家中有老人的青壮年如果全部外出务工,需报告外出信息,由村支两委安排人定期服务;如果老人长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必须有一名青壮年留守服侍,村、支两委帮助联系就近务工或支持就地发展。村里还发动村民进行监督约束”。永安村“孝道村规明约”的问世,正是孝道作为传统文化的现实版弘扬。
孝心文化教育,最重要的地方是家庭。家庭的孝道传递,是在长期以来的传统养老方式下的传承。体现在长幼之间的“言传身教”。父辈对他们的长辈的孝敬,就是每个人最早的孝心教育的启蒙,子女的孝心教育在这里得以开启。孝道也在耳濡目染的家庭孝文化的渗透下,一代又一代得以传递。家庭亲情的营造,也让孝心传递有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孝道村规民约”,是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体现。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孝道村规民约”的问世,其实是在营造和倡导孝心文化的自我约束,不管它实施起来多么地难以操作,但它大张旗鼓地张扬着一种孝心文化,这是当代人文伦理的一种识别码,起码是社会对老人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对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养儿方知父母恩”。 “孝道村规民约”是在提醒着世人,要经常和老人们联络、报个平安,来尽可能地进行自己该尽的赡养的责任和义务。
我国自古有“百善孝为先”的传统,“孝道村规民约”更多代表的是一种社会趋势和正确的导向,目的是彰显孝道和强调孝道的作用,是一种鼓励措施,而不是一个制止和强制的硬性条纹,其重心不在惩罚而在引导教育。它的社会意义在于促使人们沉下心来思考一下在忙碌于工作、生活之余,莫忘“百善孝为先,尽孝需及时”的古训,时刻莫忘尽孝的义务。(冉鹏)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3-24用好“微媒体” 引领“微文明”
- 2014-03-24井盖“作画” 为文明添彩
- 2014-03-24文明是城市经济的下一个增长点
- 2014-03-24以公务用餐文明引领社会消费文明
- 2014-03-24文明出行 让斑马线真正成为生命的守护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