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陈碧云做这些不觉得麻烦吗,她却说,这是医生的职责所在,“我的职业成就感就来自于病人痊愈”。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今年8岁的小弘辉是血液科病房里的“小明星”。孩子虎头虎脑,活泼可爱,虽然刚接受完两期化疗,但却已经能在病房、走廊和主任办公室间窜来窜去、游戏玩耍,给沉闷的病房带来不少欢笑声。弘辉的病床靠窗,床上和窗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玩具,其中还有一台可爱的小风扇。“前阵子天热,我们就给弘辉打扇子。陈医生看到了就送他这台小风扇。”弘辉的妈妈高美妹说,弘辉住院两个多月来,只要孩子有个头疼发烧的小症状,不管哪一天、什么时间,都能找到陈医生。“她每天都来病房,多晚给她打电话都会接。”高美妹对陈碧云和她的同事有满肚子感激,却不知该如何表达。采访结束时,她又从病房折回找到记者说:“她真的是位很好的医生!你说她多好都行!”质朴的话语间饱含感恩之情。
当天早上,从四川来福州打工的一对兄妹找到了陈碧云。她拿过妹妹的病历仔细查看,发现这个年轻的女孩不幸罹患白血病,最好马上住院检查。可是正处国庆放假期间,按道理要开假后再收治病人,同时血液科的病房也没有床位了。怎么办?每当遇到难题,陈碧云就会下意识地用手指一下一下地轻扣办公桌的边沿。一阵沉吟,陈碧云还是决定收下这个病人。很快,在她的安排下,病床采用在其他病区“挂床”的方式解决,值班护士开始为病人办理入院手续,廖丽昇则开始准备为病人做骨穿检查。
抬头一看墙上的时钟,发现已近中午下班时间,陈碧云又像往常一样,第无数次地拿起电话,为病人“求情”:“骨髓形态检查室陈主任吗?这边有一个病人要马上做骨穿,你们那边晚一点下班好吗?”
“病人是很不幸的。他们身心痛苦、孤苦无助地来到你面前,把自己的生命,甚至是整个家庭都交给你。这是一种多大的信任!”陈碧云说。正是为了这份信任、这份荣幸,她和工作同伴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起战斗在生死一线,把病人的康复视为自己最大的幸福。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10-10“信任餐厅”传播向善力量
- 2013-09-28信任的丧钟为谁而鸣
- 2013-07-31努力提升社会信任迫在眉睫
- 2013-07-31重建信任从哪里做起
- 2013-07-31群众信任是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