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努力提升社会信任迫在眉睫
http://wmf.fjsen.com  2013-07-31 15:58:40  来源:铜陵文明网
    

7月2日,男青年池某玩水时溺水失踪,昨天记者见到了池某的几名同学,“我们陪着打捞队在湖边守候了一晚上,昨天凌晨4点40分池某被打捞上来,我们与池某的父亲及其亲属联系,打了56个电话,可对方就是不相信。”

儿子出了事故,他人心急如焚,可一个又一个通报电话,对方硬是不信,甚至被误认为是诈骗,这样的真事令人哭笑不得!

一人不信情有可原,事发后在场施救人员查阅了池某手机上的通讯录,分别给其堂哥、表哥及表姐等多人打电话,第一反应均是质疑,池某及其家人亲属的警惕性可真够高。

还好,在报出了池某的出生地,出生年月日及部分亲属的名字后,尽管仍半信半疑,死者的堂哥还是派一位堂姐前来查验,证实之后嚎啕大哭之声催人泪下。

生死反差,令人伤感,生命重于天,不得不珍惜。

这样的新闻事件屡见不鲜,前段时间,一位老者在公交车上突发心脏病,车上的好心人电话联系多名亲属,也是如此。哀伤遗憾之余,不得不令人反思。面对这样一种社会人际不信,我们不能嘲笑、埋怨或责怪当事人,应当给予他们一定程度的理解。转型时期,我们这个社会骗子太多,各种各样的骗术层出不群,防不胜防,前段时间一位朋友就因为轻信冒称为公安的诈骗电话,被骗10万元,令人痛心。网上百度一下,此类事件举不胜举。司法机关、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方式告诫人们,不要轻信他人,谨防上当受骗。预防各种犯罪的法治宣传深入人心,这是一件好事,这说明群众的犯罪预防觉悟确实提高了!

56个电话告知噩讯,终得到最后的信任。对此,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分析,“这是典型的社会信任度下降的体现”。由于社会信任度下降,才造成处于焦虑心态下的人们辨别能力也在下降。现实中诈骗案频发,社会上行为道德底线频失,网络上谣言不断,这是许多人思想上怀疑一切、行动上迷失前进方向的重要原因。不信官,不信政府,不信友,不信陌生人,这样的社会诚信丧失危局必须得到警惕。

如何杜绝这种令人难堪的伤心事件?发现或遭遇紧急意外事故,首先得报警。一方面,让国家有关机关第一时间介入这种突发事件,有利于动用公共救生资源快速反应予以救援。另一方面,也可免去诸多不必要的说不清道不明的麻烦和误解。其次,尽快找到有效的联系方式,并尽量采取一种对方可以相信和接受的方式通报情况,以免贻误时机。最后,对于接到此类电话的群众来说,绝不能陌生电话一律不接,接通后可做基本核查,若信息无误应进一步根据情况采取应有的理智行动。应注意的是,绝不能简单粗暴,更不能万事不信,造成遗憾。

“去年池某的母亲才去世,住在农村的父亲还没缓过神来,辛辛苦苦省吃俭用供着唯一孩子读书,现在突然也没有了”,这样的悲情故事,每一个在场人听后都不免伤感和同情。

不幸总是接二连三,人类必须学会坚强和帮助。我们的政府和社会需要对这样的家庭付出更多的关爱,这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灾难救助的法制化、社会化、多元化机制的建立和快速高效体现一个社会的法治文明程度。中国梦,必须远离各种灾难和噩梦!(汶金让)


责任编辑: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