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急功近利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敌人
http://wmf.fjsen.com 2010-03-11 09:04   来源:中国网    我来说两句

其实,在农村哪怕是贫困地区的农村,文化资源,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并不是沙漠状态。几千年的文化传统积累,使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都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这样的资源在农村比在城市可能保留得更多更真。如何把这样的资源挖掘出来,使之重新焕发生机,成为服务于当地人的文化消费品?最好的办法不是政府包办,而是去扶持农民自办。哪怕政府很有钱,也不应大包大揽,因为政府派人直接念文化经,很容易念歪,所派之人可能要么完全外行,要么是半吊子,都不利于文化的原样保存和合理发扬。很多民间艺人的认识水平可能低,视野可能窄,但在具体艺术手段的掌握和使用上,外人无法与之相比。这些人很多就是我们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在我奶奶小的时候,草台戏班子隔三差五就有演出,在我母亲小的时候,逢年过节都有演出;在我小的时候,偶尔还有;但是,现在,已经完全绝迹。我知道,有些地方其实老艺人们还在,他们的手和嗓子还痒痒着,很想重新把班子搭起来;可是,有些政府基层组织不仅不扶持,还打压他们,用种种有形无形的所谓法规限制他们,要他们到工商、民政、文化、税务等等诸多衙门去证实登记领取执照等等,办理种种手续,缴纳种种费用,要知道,好多老艺人目不识丁,办理起来难上加难。对于这种情况,政府部门能否制定相对宽松的政策,免去这些繁文缛节。从微观层面上说,他们是自娱自乐,向观众收取一点费用,也是微乎其微;从宏观层面上,他们能繁荣当地文化市场,传承文化遗产。政府向他们征税,能使财政收入增加万分之一吗?还不如顺水推舟,免去他们的手续和费用,把深藏在民间的文化资源和积极性发挥出来,这样也就相当于在做不花钱不费力的公益性文化事业。何乐而不为呢?(北塔 作者系知名诗人,文学评论家)


责任编辑: 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