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灵活教学
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孙起孟从不拘泥于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很有其独到之处。他采用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孙起孟说:“所谓教学质量,我理解,应当是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和恰当结合。 ”据罗琼、吴全衡回忆,当年孙老师给她们上课时,无论讲哲学、逻辑学,还是讲西洋文化史,总是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启发她们开动脑筋,鼓励她们独立思考。
再如教国文,孙起孟当时推行这样一种办法,鼓励、帮助学生每人各编一本词典,而且根据应用的需要,还各自编集同义词和反义词等分册。在评审学生国文学科的成绩时,学生自编词典的质量被作为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批改作文一直是令语文教师伤脑筋的事。孙起孟批改作文,不是采用学生作文、教师批改的传统方法,而是同学生一道研究制定一套大家同意的批改符号,由老师先阅读学生的文章,在文中有问题需要修改处打上不同的符号,要求学生自己研究,加以修改或补充。有时也在文末提出一些关于主题思想等方面的问题或意见,跟学生共同探讨。学生考虑修改后再交给教师。孙起孟执教,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并积极为学生创造锻炼能力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可以施展才能的场所。
孙起孟在苏州女子师范任教期间,担任的科目是多样的。有中西方文化史、论理学、国学概论、历史、国文等。他治学态度极为严谨,对哲学、中西方文化史、文艺理论等学科都进行过认真的思考和探索。在1933年5月的苏女师《校刊》,曾登载了一篇孙起孟为自己编著的《哲学概论》写的《自序》。他针对当时某些所谓名家宣称哲学早就可以 “寿终正寝”,社会上出现正视哲学的人愈来愈少的倾向,阐述了学习哲学的深远意义。他说:“吾并不想为哲学怎样地捧场,但哲学能激起人的智慧之火,这是不可忽视的。 ”他又说:“吾以为智慧之真正活水源头只是怀疑而非他。只有在怀疑之火燃烧的时候,人才寻思分辨。要是人家所讲的尽已探得宇宙之秘,则吾们除做白痴外,实无一事可为。”作此文时,孙起孟还只是一位20余岁的青年,文章的字里行间,既有对学术问题的探讨,也不乏对旧观念、旧传统的针砭。
![]() |
责任编辑: 金婷 |
- 2010-03-09高位均衡,中国义务教育新追求 教师流动应制度化
- 2010-03-08河北邱县:教师给学生送“成长红包”
- 2010-03-08福建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考方案出台 4月23日—5月6日报名
- 2010-03-04汗水浇灌满园春--龙岩一中教师陈燕玲
- 2010-03-04民办教师从教三十载 罹患恶性淋巴瘤晕倒于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