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全国两会期间,泉州市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低碳经济的热烈讨论,始终没有中断过。
节能是最有效的减排手段
“当前,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渠道,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以低碳、绿色为特点的经济模式正逐步形成。”在今年提交的提案中,“低碳经济”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频频提及的词汇,他认为,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建立有效的低碳技术开发与转让,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涉及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
“节能是最有效的、相对容易的减排手段之一。”在《关于加快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中,骆沙鸣建议,我国应继续实施节能工程,加强年耗能1万吨标煤以上重点企业的节能管理。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使我国传统产业经济低碳化,建设更多各级各类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
据了解,去年我市节能降耗与循环经济工作进一步取得成效,百家重点耗能企业(不含福建联合石化)全年完成节能量20万吨以上标准煤。今年,我市将增加资金投入,继续实施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政策。全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工作目标锁定为: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76吨标准煤,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7%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65%以上。
低碳生活从小细节着手
低碳经济已迫在眉睫,低碳生活也将扑面而来。
夏天商场的空调温度往往调得太低,这一现象引起全国人大代表、华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戴仲川的关注,在他看来,中国作为能源短缺的国家,人们应当转变以往的高碳生活观念和方式,从身边的每一处小细节做起,践行“低碳生活”,创造美好的家园。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创建低碳城市才能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骆沙鸣说。如何改变眼下的高碳生活方式?他介绍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方法:少开一天车,多栽一棵树;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或玩具;改室内跑步机为户外跑步活动;居家照明均使用节能灯,不使用白炽灯;不使用一次性餐饮用品;用传统牙刷代替电动牙刷;随手关灯,拧紧水龙头开关;用电子邮箱代替传真机等。
责任编辑: 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