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祖前:“必须得签,说是政府要求,这个省里要求,省里规定。”
资源重组不能演变成一场国进民退的博弈
我刚才注意到一个细节,贾凤翔总把温总理关于民营经济的讲话带在身上。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希
望山西这次政府主导的煤矿资源重组,应该顾及民营经济的发展,而不能演变成了一场国进民退的博弈。
但是,从山西这次重组的速度和力度可以感受到当地政府对整合资源的紧迫性。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煤炭储量的山西,被人称作中国的锅炉房。不过,长期依赖煤炭的单一产业结构,也让山西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吃了大亏,以至于今年上半年它成了全国唯一一个经济负增长的省份。这次山西的举动更像是一场休克疗法,长痛不如短痛。
这个愿望当然不错,可是具体操作手段上却引发了不少争议。尤其一些外来民间资本,对这种行政命令式的退出方式,不少人表示难以接受,这甚至引起了相关省份的关注,他们也派人远赴山西展开了调研。
在山西采访期间,记者遇到了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资源与环境部首席律师吴族春,吴族春受浙江省国土厅、浙江省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委托,正在进行专项调研。吴族春说,浙商在山西投资煤矿企业已超过450家,投资总额在500亿元以上,这些矿井证照齐全,理应受到保护,而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介入重组,势必形成人为冲突。
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资源与环境部首席律师吴族春:“我经过你政府许可,你也给我发了采矿证,各方面的证照都齐全的时候,那列入到你关的范围,因为什么,你不关,你指标下下来了,下面的首脑们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你关了,那么就跟他们(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就发生了矛盾,而且他们(政府部门)是层层有指标,有任务推进,这个是很大的一个冲突,所以我们认为对这种做法,真的是值得商榷的。”
吴族春说,根据矿产资源法,国家对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实行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允许个人采挖零星分散资源。
吴族春:“即使他们收购过去了,也要关闭,其实我觉得这(整合)里面对资源浪费也是影响,这是很明确的,而且他们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有的经营主体就很明确,说实在的,这个矿产收回去他们也没办法开,因为他不具备综合开采以及机械化开采的条件,他收回去干嘛,对不对。”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师导师李显冬也认为,从资源综合利用角度而言,单纯强调单体矿井规模并不科学。
中国政法大学国土资源中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显冬:“你现在宣布多少万吨以上,他们现在办法都是这样,10万吨,20万吨,现在又来90万吨,那你想,如果那个矿全部的储存量只有50万吨,你开还是不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