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武县人民医院外科工作的许腾飞,大学里获得过全国青年国际标准舞第二名、全省第一名,还是2004年中国国际健康节“形象使者”。然而,小许这个“时尚青年”却尝够了大山带给他的苦头。
在山间跋涉接诊,他遇到过滚石在身边雨点般滑落;走访农户时,恐高的他在1600米海拔的高山上,曾经沿着12厘米宽的小
路行走,身边是笔直的峭壁和900米高的悬崖……“大山深处有我的病人,就是下刀子也要去。”咬着牙认真完成好每一项任
务,许腾飞不仅赢得了县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还被平武县评为2008年度“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在很多人眼中,我们‘80后’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代,其实我们同样坚强。”张静敏在这里体验到一种单纯快乐的生活。她说有了这段难得的经历,有信心面对将来的一切困难。
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天动地,干的全是最繁琐而平凡的事情
“你家宝贝儿多大了?”“有一针百日咳疫苗没打,赶紧补上。”
……
在平武县疾控中心简陋的办公室里,罗春竹正在给前来打预防针的幼儿登记。
过去的10个月,小罗就是在这样的琐碎繁杂中度过:给办公室整理材料、把平武县50年来的传染病资料一页一页地输入数据库、统计消杀药品的需求量,打电话给全县25个乡镇了解消毒防疫情况、写各种各样的报告和应急预案……“哪里忙,就去帮一把。”小罗笑着说。
尽管这样,在很多志愿者的眼中,罗春竹还是值得羡慕的。毕竟,她从事的工作和所学专业基本对口。
初到四川的时候,他们一个个满怀激情,向往着为灾区人民奉献最大的力量,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当到了之后才发现,这里并没有那么多大事等着他们去做,有的只是很少接触到的基层最繁琐、最平凡的工作。
“我们曾经一起到团县委,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教书。有的人还哭鼻子了。”在平武县卫生局服务的志愿者石燕红笑着“揭发”她的同伴。
但是,谁说繁琐平凡的工作就不需要毅力、奉献和发自内心最真挚的大爱呢?
在南坝镇,地震几乎摧毁了这里所有的建筑,家家户户都在重建家园。
志愿者王天一每天的任务就是检查建筑质量,随时给群众技术指导,帮着乡亲们盖起更安全的房子。墙垒歪了、钢筋密度不够、建材质量有问题……他经常会为了返工的问题和建筑老板争执起来,有时还要下整改通知书。
“没办法。经过了地震破坏,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房屋质量问题。他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就必须负起责任来。”为了保证每户群众的房屋质量,他经常冒着泥石流、塌方,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到各个村子去。
在300多人罹难的平通镇,志愿者张卫卫的岗位在卫生院的药房里。按照医生开的处方,算出价钱让患者到财务交钱;照着单子取药,分装好以后再交给患者。这就是她每天无数次重复的工作,而她大学里的专业是临床。
“学临床的学生,谁不向往着走进门诊室、手术间?”张卫卫坦言,她特别怀念当初跟随邯郸志愿卫生队忙碌的日子。
如今,这项她原来不是特别情愿的工作已经得心应手了。“再小的工作,也是为灾区重建增砖添瓦。药房里人手不够,事情总要有人来做。”病人来拿药,她看着单子,凭着记忆就可以把药价算出来,从一屋子的药品中迅速拿出。装袋后,再对着单子核对一遍,细心地在药袋上标清楚,还不忘了嘱咐几句。
“尽管我从事的工作,看似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但是这里的百姓都记得。”张卫卫前段时间出门回来,下车背着一个大书包,有个骑摩托的当地人停下来:“走,我送你。尽管我不知道你叫什么,但是我知道你是来帮我们的志愿者。”
那一刻,张卫卫感到这一年的付出都值了。
学会了责任,学会了面对,河北志愿者有了不同寻常的“成人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