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杨锦麟 孩子是中国真实的未来
杨锦麟说,他之所以选择启动乡村读书计划这个项目,是因为现在大山里头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看自己想看的书。
他说,他是个媒体人,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农村孩子教育、农村代课老师,他都很关注,也有情结,他曾经也是个老师。
当知青那会儿,杨锦麟在象洞中心小学当过代课老师,“客家人特别注重孩子读书。”杨锦麟说,“但是,乡村有自己的局限性,跟城里的孩子相比,大山里的孩子读的是有限的书,这对大山里的孩子不公平。”
杨锦麟说,现在乡村留守儿童逐渐增多,家庭教育的缺失,只能靠学校来弥补。而现在不少乡村小学缺少图书,没法让孩子们饱览群书。
“这里是中国最真实的土地,这些孩子是中国最真实的未来。”杨锦麟说,为了让大山里头传来读书声,是他乡村读书计划启动的意义。
“武平是这次乡村读书计划的第一站,今后,只要哪里需要,这个乡村读书计划,就会在哪里启动。”杨锦麟说。
名教授谈读书
孙绍振:孩子爱看什么就看什么
对于孩子们应该看哪些书,昨日,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孙绍振教授说,孩子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
孙绍振教授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华侨大学中文系任教,1973年奉调至福建师范大学。现为福建师大中文系教授、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
孙教授说,他读四年级时,刚好抗日战争胜利,那时候,他从乡下回到城里读书,“一下子接触好多书,就沉迷在书香里头”。
“那时候,在上海中山民众文化教育馆,我是爱看什么书,就把什么书拿过来看。”孙绍振说,乡村里有个图书馆,对孩子教育很重要。
“这书看得多了,稍稍有了点水平,我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那时候,女生都很崇拜我。”70多岁的孙教授乐呵呵地说,“这一不小心,就考上了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