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口大肚缸上下直径差达90厘米
东南网4月14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青松 肖和勇 戴江海 文/图) 祠堂里供奉一口缸,您没见过吧。在漳州龙海市翠林村东山自然村,祠堂“龙虎厝”内,就供奉着这样一口“大肚缸”,远近有名。
肚子大,皮儿薄,手指一敲,咚咚响,这口“大肚缸”,来历可不一般,要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还要牵扯出明朝帝师——大学士林釬[hàn]。
神奇“大肚缸” 皮薄声音脆
龙虎厝供奉的都是东山自然村里杨氏先祖的牌位。昨日下午,海都记者一进入祠堂,立马就被“大肚缸”吸引。这缸造型别致,表面很是光滑,“腰围”特别大。根据目测,缸高约1米,底座直径约40厘米,缸口直径却有130厘米左右。
神奇的,还不止这些。这口大缸,特别薄,记者用2个手指轻轻敲在“肚皮”上,它一下就发出“咚咚”的声响,声音清脆,听起来一点都不厚重。
“这口缸,看着这么大,其实很轻,100多斤,2个人就可以抬起来了”,村民杨先生介绍,这口缸如果装水,肯定非常好用,但是,自从它放进这祠堂的那一天,压根就没装过水,因为它有着不同寻常的来历。
记者在祠堂大厅,看到墙上挂着明朝万历年间大学士林釬及原配夫人杨氏的画像。原来,杨氏的牌位就供奉在这里。村民介绍,林釬进京做官之前,曾在榜山镇翠林村私塾教书,娶了杨氏为妻。
相传是大学士 送给大舅子的厚礼
“大肚缸”的来历,现年60岁的村民杨阿丑说,他从小就听说,这稀罕物件,原是明朝万历年间大学士林釬的宝贝,是皇帝赐给这位大学士的。
海都记者查阅漳州林氏族谱发现,林釬是龙溪洞口人,即现今的龙文区蓝田村洞口社。“大肚缸”为啥会出现在杨氏祠堂呢?
杨阿丑说,相传,林釬考中进士,殿试第3名,授翰林院编修,在京城做官。有一年,他的妻子的兄弟——大舅子进京,拜访林大学士,住了些时日。待大舅子要返乡时,林大学士执意要送礼物给大舅子。
这位大舅子相中了大学士家的两口大肚缸。林大学士当即以缸相送,还赠了令旗和宝剑给大舅子。就这样,这两口大缸从京城走水路,辗转运回了龙海。
那为啥祠堂只剩下一口缸了呢?多个村民告诉海都记者,由于年代久远,他们也说不出个中细节。大肚缸上原来刻有封印,随着岁月的流逝,也慢慢变得模糊不清了,现在已经完全辨认不出封印的字迹。
说汝知影
林釬,明朝万历丙辰四十四年(1616年),林釬考中进士,殿试第3名,任国子监习业,后升为祭酒。当时魏忠贤弄权,林釬被贬,他自知难以在京城存身,便辞官回漳州清贫度日。崇祯即位之后,铲除阉党。林釬以原职起用,后授东阁大学士,入内阁。擢为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拜为东阁大学士,后人尊称“阁老”。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01-12漳州市龙文区:水清城靓人文明 创城让城更富美
- 2014-11-26智通天地 道洽人文——汉字之美与书法之魅
- 2014-10-29永定县国家税务局:文明创建融入人文关怀
- 2014-10-18《福建家训》折射历史人文荟萃 反映福建人民的价值追求
- 2014-10-13厦门集美区实施“三大行动”助人文集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