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动态 > 正文
老福州的舌尖记忆:150年历史“美且有”糕饼难寻
http://wmf.fjsen.com 2014-12-11 09:39:13 来源:东南快报    我来说两句

老福州的舌尖记忆:150年历史“美且有”糕饼难寻

  “美且有”还是国企时,施玉英(右)与同事在门店零售柜台合影

“还记得猪油糕、雪片糕吗?“美且有”糕饼店,是许多老福州心中,好吃点心的代名词,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现如今福州城“美且有”糕饼店已不多了。原来下杭路“美且有”老店,拆迁后已搬到隆平路46号。”两天前,一位福州小伙,在微博上这样感慨道。

不过,不仅仅是年轻人提到它会有这般怀念。一些老福州人,甚至转大半个福州城去“追味”。70多岁的张依伯,每隔半个月,就会从市直湖前小区,往隆平路46号跑一趟,买他喜欢的咸南炒米和杏仁酥。而住在温泉公园附近的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每隔三四天,总要打个电话到隆平路46号,问店主,新鲜的猪油糕有没有。

“美且有”糕饼为什么让人念念不忘呢?又是谁在经营着这老字号呢?今天,东南快报记者就带你去一探究竟。

老福州的舌尖记忆:150年历史“美且有”糕饼难寻

施玉英与老伴肖依伯向记者介绍“美且有”糕点,聊起“老福州”们对这些糕饼的青睐

150多岁的老字号糕饼 味道不错价格也很实在

位于台江区隆平路46号的“美且有”糕饼店,如今由63岁的施玉英老人以及她的老伴肖依伯经营着。每天一大早,他们就会从晋安区东山新苑,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到店里8点准时开门。

福州“美且有”糕饼厂,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1861年),店面最初设在如今的东街口,前店后厂;后在商客云集的台江,开设分店。1997年,中亭街店面关门。算起来,这老字号糕饼,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了。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施玉英就开始在中亭街“美且有”糕饼的零售门店里当营业员。糕饼厂原是国有企业,经过数次体制改革后,店面都关门了,但施玉英却把自己“营业员”的身份做到了现在。

她说,“公家没有了,我就自己开店,反正要让喜欢这些糕饼的人继续吃到它。”

如今20平方米左右的糕饼店,专卖“美且有”,施玉英坚守得很知足。老街拆迁,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热闹,把店开在这条老街上,离家又远,每天从家到店,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但施玉英和肖依伯说,“没办法!卖它,只有在这条街上才卖得动。到别处卖,它太不起眼了。”

肖依伯叹息,“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到洋气的糕点店,买那些包装漂亮的糕饼,这些老糕饼,只有懂它的人才买。”

记者买了几块施玉英推荐的糕饼,挨个尝了尝。嘿,还别说,这些包装看上去其貌不扬的糕饼,无论咸、甜,都非常酥脆,啃完还口齿留香。吃了三四样,没有一点油腻的感觉。

和许多传统小吃一样,“美且有”糕饼便宜,店里最贵的是“万字糕”,5.5元一个,最便宜的香蕉饼只有1.2元一个,多年来没涨价。为了节省成本,店里没有装潢,柜台玻璃破裂,就用胶带贴好,柜台上有一台老式铁秤。

它是老福州的舌尖记忆 年轻人的鼓励让经营者坚守着

“虽然因为拆迁,小店从下杭路迁到了隆平路,但只要离中亭街不远,老顾客们就永远会找得到。像湖前小区的张依伯,温泉公园的老奶奶这样“懂味”的老福州人,还有很多。”施玉英和老伴肖依伯,对卖了大半辈子的糕饼有独特的情怀,想一直坚持把糕饼店开下去。除了担心这个老字号的小店一旦歇业,很多老人吃不到他们吃惯的糕饼外,让他们坚守下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福州本土青年的鼓励和支持。二老称,他们觉得后者给了他们更多坚守的力量。

“经常有年轻人来我们店里,一下买走很多糕饼,他们都是特意来买给祖辈们的。也有年轻小伙,说是来买童年味道的。”施玉英笑道。她觉得,年轻人也爱“美且有”,无论是出于孝心,还是想找回童心,都让她卖出的糕饼,不仅仅只是糕饼了。

一些热心的本土网友,也会拿出手机给二老看微博、微信上,人们无意中发现糕饼店后的欣喜和感叹。

“寻味老福州,让你念念不忘的儿时回忆。福州最老的‘美且有’糕饼铺,中秋就应该吃传统礼饼……这些是老福州的舌尖记忆啊!”

“‘美且有’是当年的国企。简陋的铺面,陈设着简朴包装的传统糕饼点心……买了两块猪油糕、金钱饼,好多年没有吃到了。想起当年馋人的猪油糕两毛钱一块,那时的两毛钱,可是当年一家人的饭钱!”

如今,那些散布在网络上的碎句,也成了二老“饼香不怕巷子深”的免费广告。

(东南快报记者 寇思琴 文/图)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4-03-20《老福州》漆画再现中洲岛美景 勾起榕网友回忆
  • 2013-10-28老竹器店3元钱一个小草包 勾起老福州回忆(图)
  • 2013-08-29舌尖上的老福州上下杭:百味美食,坊巷飘香
  • 2013-07-19老福州王依伯:盼福州早点摘掉“火炉”帽子
  • 2013-05-20一路四“西洪”老福州也晕头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