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来自两岸三地的66支龙舟队,在集美龙舟池劈波斩浪,拉开2014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的序幕,角逐“嘉庚杯”和“敬贤杯”
●联发2014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开幕
●来自两岸三地的66支队伍角逐“嘉庚杯”“敬贤杯”
东南网5月1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香卉辉 林利萍/文 常海军/图 通讯员 林小芬 郭妮妮 林志杰 王晗)劈波斩浪,船桨齐舞,鼓声如雷,昨天上午的集美龙舟池人声鼎沸,联发2014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暨“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开赛啦。来自两岸三地的66支队伍在龙舟池内击水竞渡,池畔同时举行十几项文化民俗活动,如火如荼的现场让人感受到集美浓浓的端午味道。
在开幕式上,出席的领导和嘉宾纷纷为集美龙舟赛“点赞”。厦门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集美学校委员会主任黄菱说,历届龙舟赛以端午文化增进了两岸交流,提升了文化认同。集美区委书记李辉跃说,端午赛龙舟是侨乡集美传承60多年的文化盛会,如今,“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已逐步成为弘扬嘉庚精神、传承中华文化、增进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
导报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开幕式将传统的龙舟点睛仪式从岸上移至水中,更体现龙舟水中风采。而且,取消了3000米环绕赛,改为200米和500米直道竞速,比赛更惊险刺激。
点睛仪式结束后,200米直道赛正式开始,水面上六条龙舟依次排开,随着裁判一声令下,鼓声阵阵,队员们齐齐挥舞船桨,奋力在水面上竞速,龙舟之间距离紧咬,精彩的比赛让两岸观众阵阵欢呼。
而在龙舟池畔,“风雅、古礼、民俗、游乐、童趣”五大主题的民俗文化活动,也在热闹上演。闽南戏曲表演、端午祭祀会、包粽子、儿童游园会、剪纸等活动也相继启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互动。
文化论坛 专家畅谈嘉庚精神
在台湾,端午节除了悬艾和喝雄黄酒外,还会隔岸拔河,举行实战比赛,十分有趣。今年,已经举办九届的端午论坛主题确定为“弘扬嘉庚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报记者现场了解到,本届论坛共收到最新撰写的论文近20篇,除了探讨中华端午习俗之外,主要关注嘉庚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集美的龙舟比赛已经举办了15届,参赛队伍最多的一届要数1960年举办的第十届龙舟赛,当时参赛队伍达160支,共2340人。如今,龙舟赛的规格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有专家建议,龙舟赛除了比速度,还应该比稳定性和灵活性,比如以转弯角度、倾斜度等技术来比赛,会更加好看。
此外,“激情端午·诗意集美”活动同时举行,5名本土诗人携诗集与读者见面畅聊创作心得,校园诗人比拼主题原创诗歌。在龙舟池畔的诗歌墙上,还写上了由学者、教师、中小学生等创作的16首有关集美的原创诗歌,被称为“水上的诗行”。
泳池抓鸭 一小时就抓了15只
闽南端午民俗“抓鸭子”比赛,很具趣味性与观赏性。但想抓到鸭子可没有那么容易,首先要走过一根长约6米涂满润滑油的杆。昨日上午10点多,导报记者来到集美南熏楼前大游泳池,池里有不少人正在追赶着抓鸭子,而鸭子轻松躲避着追赶。
只见七八个集美大学的学生,有的负责摸杆、有的负责追赶、有的负责袭击,分工协作,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就抓了15只鸭子。
据场边的工作人员介绍,“抓鸭子”在集美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深受百姓喜爱,这次准备了250只水鸭,让群众参与。
经典诵读 原创作品很抢眼
昨晚,“侨乡端午情”经典诵读晚会在福南堂举行。随着震撼的两岸舞龙表演出场,晚会拉开序幕。舞台上金龙飞舞,仔细一看,来自台湾苗栗卓兰高中的表演者们,很多还是龙舟运动员,白天曾在龙舟池内竞渡,晚上还要“兼职”舞龙。
晚会分为“端午情”、“侨乡美”、“集美梦”三个篇章。在“端午情”篇章中,《橘颂》、《东君》两首屈原的经典楚辞,让观众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崇敬之情;由小朋友表演的舞蹈《红砖埕》,则是闽南童谣配上原创舞蹈,民俗风味十足。
本次晚会的两大亮点,一是原创作品多,包括群诵《侨缘》、歌仔说唱《集美好人多》等节目,基本是自编自导自演;另一亮点就是本土艺术家显露风采。导报记者注意到,无论是舞龙表演,还是合唱、诗朗诵、舞蹈、歌仔说唱,绝大多数演员都是来自高校、民间的本土艺术家。
体验古礼 穿上汉服玩穿越吧
伴随着龙舟争渡,端午祭祀、汉服秀、端午民俗展演、汉舞、琴歌伴舞等众多古礼端午纷纷上演。
端午祭祀大典由20多名年轻人身着不同款式的汉服,庄严地站成方阵,在悠远清丽的琴乐中进行。从赞颂、作揖迎神、正式祭祀,一直到三拜送神礼成完毕,整个祭祀过程花费了半个多小时。而汉服表演的美女们一出场,引起不小轰动,很多人还现场穿起汉服与美女合影,穿越一回“佳人陪伴”画面。
在民俗互动体验区内,73岁的王玉珍一边排队,一边拉着身旁穿汉服的女子合影,笑呵呵地说:“感觉真是穿越时空,来到汉代了。”王老太太额上点雄黄,颈间挂饰品,手腕缠着五彩缕,自豪地向导报记者展示她的丰硕“成果”。“第一次这么系统地体验端午古礼,新鲜有趣,今天才真正地过了一次端午。”
相关新闻
两岸健儿 飞舟竞渡
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昨在龙舟池开幕
选手运桨如飞。(厦门日报记者 姚凡 摄)
厦门日报讯 (记者 应洁)百舸争流,万人空巷。昨天上午,2014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暨“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正式开幕。在陈嘉庚先生当年亲自主持建造的龙舟池上,来自海峡两岸和港澳的66支队伍在这里击水竞渡,以最传统的方式迎接端午佳节。
今年,海峡两岸龙舟赛进入第九个年头,成为弘扬嘉庚精神、传承中华文化、增进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本届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龙舟协会、政协厦门市委员会、福建省体育局主办,集美区人民政府、厦门市体育局、集美学校委员会、厦门广电集团承办。
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副主任刘北剑、中国龙舟协会秘书长余汉桥,市领导陈修茂、黄菱等参加开幕仪式,并首次在水上为龙船“点睛”。
本届赛事将持续两天,今天将进行各组别直道竞速的总决赛。最受瞩目、全国首创的“男子23人龙舟拔河”,也将在今天下午精彩上演。
▲集美龙舟池畔,人头攒动观众潮涌。
赛事预告
壮观“龙舟拔河”
今天下午上演
经过昨天的预赛,今天上午,两岸龙舟赛将开始200米、500米直道赛的总决赛;中午12点,举行各单项赛、组别赛及总决赛的颁奖仪式。
今天下午2点半,本次文化节的创新竞赛项目——男子23人龙舟拔河赛,将在龙舟池上震撼上演。
精彩活动
身着汉服祭屈原
端午祭祀屈原大典活动现场。
龙舟池中锣鼓喧天,龙舟池的南岸边却安静肃穆。20多名年轻人身着不同款式的汉服,庄严地站成方阵,依汉代祭祀屈原的礼制,在悠远清丽的琴乐中进行了庄重的祭祀大典。
赞诵、迎神、初献读祝、亚献、终献、分献、饮福受胙、辞神、礼成……当祭祀者诵读祭文时,全场鸦雀无声,以沉默寄托对古人的无限缅想。
除了端午祭祀会外,古礼端午行也很受欢迎。古礼端午行设有投壶、点雄黄、斗百草、刺五毒、缠五彩缕等多个区域,许多市民排起了长队进行体验。
今天上午10:40—11:10,厦门卫视将对男子组、女子组500米直道竞速决赛(即“嘉庚杯”“敬贤杯”争夺赛)进行现场直播,欢迎收看。
文/厦门日报记者 应洁 赵荣宾 通讯员 郭妮妮 林小芬
六艘龙舟整齐地排列在水面上,像待发的弓箭蓄积着力量,划手们屏息等待。随着开赛信号的一声令下,宁静的水面瞬间被爆发的张力划破——六只“蛟龙”争先恐后,在震耳的鼓点、号子和观众的欢呼声中,冲向几百米外的终点。
昨天,集美龙舟池再次出现“棹如飞剑,鼓声如雷”的壮观景象。今年,66支海内外队伍竞逐 “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各组别比赛,其中包括22支来自台湾的队伍。
随着龙舟赛的开幕,联发2014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也拉开序幕,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为期两天的传统文化之旅。
主场优势
本地高校队发挥出色
昨天上午,最先开场的高校学生男子组200米直道竞速预赛点燃了现场的氛围。龙舟池边,里三层外三层站满了男女老幼,一些旅行团特意带着外地客人来到集美,体验厦门最热闹的端午文化盛宴。
全球华人龙舟培训班队、金门大学队、兴才学院队、厦门大学队、集美大学航海学院队以及集美大学港澳台侨联队六支队伍首轮第一组出发,竞争200米直道竞速高校男子组决赛资格。随着裁判一声令下,主场作战的集大航海学院队最先冲出起点,以一路领先之势冲过终点。
200米直道竞速是今年新增设的项目,相当于龙舟赛中的“短跑”,赛道位于龙舟池外池中段,十分适宜观看。出师顺利的集大航海学院队战绩斐然,曾在历年的高校组500米直道竞速中斩获佳绩。
在接下来的几场比赛中,本地高校均表现出不错的成绩,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队、集美大学男队分别拿到小组冠军,展现出主场作战的优势和信心。
内涵丰富
20项民俗活动参与性强
60多年前,陈嘉庚先生亲自在集美海边主持建造了龙舟池,从此,龙舟赛开始成为集美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会。今年,“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进入第九个年头,由赛事“升级”而来的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也相继举办了四届。
今年,22支台湾队伍远道而来,他们中既有老朋友,又有新朋友。第八次参赛的台北市官渡文化协进会龙舟队是集美的老朋友,领队汪承彦说,集美的龙舟赛越办越好,赛事服务也越来越完善。而对于首次参赛的苗栗卓兰高中队的中学生来说,集美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除了参加龙舟赛,卓兰高中的选手们还在龙舟文化节的经典诵读活动晚会上带来了精彩的舞龙表演。
龙舟文化节的举办,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从“观看”到“参与”传统文化的多种选择。除了观赏精彩的龙舟赛,今年的龙舟文化节还安排了20个内涵丰富、参与性强的文化民俗活动,呈现“风雅、古礼、民俗、游乐、童趣”五大主题,打造厦门端午节庆的“城市嘉年华”。
赛队风采
温州市瓯海南白象凤山龙舟队
设计师企业家也来参赛
这是一支由企业家、设计师、学生等社会各个行业龙舟爱好者组成的队伍。昨日上午,精神抖擞的温州市瓯海白象凤山龙舟队在第一轮社会男子组200米直道赛中从23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五。
“这是我们第一次到集美参加海峡两岸龙舟赛。”领队章建新说,他们的这支队伍年龄最小20多岁,最大50多岁,平均年龄40多岁。“平时大家工作都很忙,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把大家聚在一起非常难得。”
台北市官渡文化协进会龙舟队
“老朋友”第八次来集美
对于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活动来说,第八次参赛的台北市官渡文化协进会再熟悉不过了。自从第二届“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举办以来,他们一届都没有落下。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5-15我省拟打造闽台宗祠文化工程 学者建议将福建祠堂打包申遗
- 2014-05-14连江县“文化墙”建设拓展文明宣传新阵地
- 2014-05-14福安市举办“关注留守儿童,提倡孝道文化”讲座
- 2014-05-14"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出炉 厦门15区域受重点保护
- 2014-05-14福建发布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 重点保护岁时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