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发布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
开展非遗调查 重点保护岁时节日
东快讯(记者林娟)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闽南地区的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一些历史文化村镇、古建筑、古遗址的整体风貌遭到破坏,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处于濒危状态。故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对于保护、传承和发展闽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昨日,记者获悉,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期从2011年至2025年,分三个阶段实施。
开展非遗调查并公开
根据《通知》,我省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四级名录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重点抢救一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重点保护一批代表性项目,同时要全面保护各级的非遗代表性项目。
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文化主管部门要建立档案及相关数据库,除依法应当保密之外,应当公开便于公众查阅。继续做好非遗资源普查、认定和登记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普查结果。
重点保护岁时节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民俗,为此应充分发挥民族传统节庆的文化传承功能,组织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俗文化活动。
为支持群众依法举行有益的民俗活动,我省将重点保护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岁时节日,举行生日、婚礼、寿诞、入学礼、成年礼、拜师礼等传统人生礼俗活动,将民俗活动与传统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游艺和体育等活动结合起来保护,维护民俗与民间表演艺术的生态链,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生活。
抢救一批濒危项目
根据《通知》,规划期从2011年至2025年,分近期(2011-2015)、中期(2016-2020)、远期(2021-2025)三个阶段实施。
近期将采取措施及时抢救一批濒危项目,建立完善的四级名录体系和保护机制,新增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举办传承人培训班,指导、规范125个传习中心。
按照有关法规整治53个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的周边环境;继续开展53个两岸交流项目;进行社会宣传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各高校继续招收、培养非遗研究、保护的紧缺人才。
建立泉漳厦3个综合性非遗展示馆以及部分市、县(区)的综合性展示馆等等。
2016-2020期间将全面开展整体性保护区域的保护工作,修复区域内的古建筑、古民居等;整体有效保护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推进整体性保护区域的展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
相关链接
厦漳泉共有国家级非遗54项
据了解,闽南三市(厦门、漳州、泉州)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0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9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69人。三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7处、市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535处。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4-15闽南文化生态走廊示范段方案确定 沿途建驿站
- 2014-03-07闽南方言走进厦门海沧校园 多举措让闽南文化薪火相传
- 2014-01-31“东亚文化之都”泉州闽南文化年味浓
- 2013-08-19闽南文化和泉州人日常生活 将成为美国展览主角
- 2013-08-13CCTV-4《海纳百川闽南韵》 让闽南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