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动态 > 正文
厦门集美有口千年古井——皇帝井 见证一甲子爱情
http://wmf.fjsen.com 2014-03-03 14:51  张尚初 来源:厦门网    我来说两句

三年前,陈坎婴和妻子一起在井边提水。

今起每逢周末,晨报记者将带您访古,探寻闽南风土人情。

清晨,桶桶罐罐撞击着井沿,发出欢快的声响;黄昏,三三两两少年在井旁嬉戏。集美有口千年古井,不仅养育了全村男女老少,也见证了一段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如今时代变迁,古井衰败,逐渐成为人们尘封的记忆。不过,它仍活在很多人的心中。

海西晨报记者 张尚初

近日,在后溪苏营村东侧,记者找到了两口相同样式的古井,一口是“皇帝井”,石碑上刻着“古唐”二字;另一口是“龙泉井”,石碑上刻着“道光庚子年新建”几个字。两井之间有一口半圆形水池,井水溢出后就流到水池里。井口呈六方形,由六块半米高的岩石嵌合而成。

“皇帝井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村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从井边开始的。”78岁的老人郭尽忠回忆,每天天刚亮,男人们就挑桶提罐地赶到井边打水,女人们则带着一家老小的脏衣服,绕着半圆形的水池围成一圈,一边洗衣一边闲聊。

郭老说,井水是从石缝里流出来的,常年涌泉不断,大旱不涸,甜润清澈的井水就像母亲的乳汁,养育了全村上千口人。“井水冬暖夏凉,这里成了小孩的天堂,脱光衣服就往下跳。”郭老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见证夫妇60余年爱情

日子流水般逝去,当年的孩童如今都已步入耄耋之年。83岁的陈坎婴每天都会坐在皇帝井边喝茶、休息。他说,他就像一个孩子,默默聆听古井诉说着一段段苦乐年华。

他的妻子杨淑珍今年82岁,出生在厦门高崎。10岁那年正值抗战,母亲带着她逃到集美。几年后,她在逃往后溪的途中与母亲走散。幸好,当地一对做生意的夫妇收养了她。后来,她就与苏营村的陈坎婴结了婚。

去年4月,杨淑珍突然中风,右手和右腿瘫痪。陈坎婴照顾着妻子,喂食、擦洗,无微不至。陈坎婴伤感地说,这几年,家家户户都用起了自来水和洗衣机,古井边上变得安静了。可是,他仍习惯用轮椅推着妻子到井边上散心,“我们在一起60余年啦!”

唐宣宗大赞“好水”

郭尽忠说,1000多年前,苏营村住着一对恩爱的老夫妻———苏公和陈婆。他们在海边搭了一间草棚,日子过得清贫却也悠闲。有一天,一位陌生中年男子从渡口上岸,由于天色已晚,他来到草棚借宿。老夫妻热情地接待了他,陈婆摸黑到一里之外的井里汲水,并用家中惟一的高粱米熬粥,以海瓜子做菜。次日一早,这位男子到井边游玩,用手捧着井水喝了几口,连连称赞道:“好水!好水!”随后,他便提了几桶井水回到草棚酿酒烹茗。“这位男子就是登基前的唐宣宗。”郭尽忠说。

据苏营村皇渡庵管委会整理的一份文件显示,这些故事在《同安县志》有记载,还刻在了庙里的石碑上。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段佳话,便尊称这口井为“皇帝井”,那间草棚被翻建为“皇渡庵”。

皇帝井

皇帝井位于集美区后溪镇苏营村,始建于唐代,重修于清代道光年间。据《同安县志》记载,相传唐宣宗李忱登基前曾云游入闽,过苏营村时汲取此井甘泉,酿酒烹茗,后人遂相沿称之“皇帝井”。 1998年,该井成为厦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