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可上网投票支持
2008年12月25日至2009年8月25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我市对翔安区曾山宋代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目前这个项目正在申报“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已进入前60名候选名单中。《中国文物信息网》已经开始网上投票,欢迎厦门市民上网浏览并给予投票支持。
曾山宋代遗址发掘历时8个月,是厦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考古发掘,也是我国沿海地区宋代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
出土文物空前丰富
此次发掘共发现和清理宋代房屋10座、水井2口、灰坑5个以及与房屋配套的排水设施遗迹、明清时期墓葬6座,出土各类文物、标本1000多件,种类繁多。
遗址内有大量的倒塌建筑堆积,出土大量的板瓦、筒瓦、瓦当、花纹砖、铺地红砖以及破损的陶瓷器。此外还出土铜镜、簪、铁制农具、网坠、海蚌壳、海螺壳等以及开元通宝、元丰通宝、绍圣元宝铜钱等。
考古发掘的结果证明,这里曾是宋代闽南人聚居的完整村落遗址,揭示了沿海居民生产生活状况及文化面貌。
为研究建筑提供史料
闽南建筑形成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这次发掘为研究闽南建筑的早期形式提供了重要资料。
考古人员表示,曾山遗址宋代建筑的布局、功能和建筑材料的特点,使我们认识到闽南民居建筑的早期形式。这也是我国首次用科学的发掘方法揭示出宋代闽南建筑台湾类型的建筑形式及村落面貌,证明了古代闽南与台湾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和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
古代曾山经济发达
遗址出土的瓷片种类丰富。这些瓷器大多制作精美,质量相当好,既反映当时的瓷器产品在全国各地流通的情况,也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
本次文物清理中出土了一系列物品,说明当时农业和渔业都相当发达:铁制犁铧形体较大,说明当时农耕技术比较先进;出土大量的海蚌、贝、螺等,而且发现数量较多,形体之大,在今天已难以见到;文物中还包括了不同质地、形制不一的陶网坠。
以上物品,也使我们对宋代沿海地区的人们,特别是闽南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更多的了解。尤为重要的是,它们使专家确认了沿海岛屿当时也有较发达的农业,这说明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广泛性。
责任编辑:叶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