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厦门"女强人"解读:厦门成立首个戒缠足会
http://wmf.fjsen.com 2010-03-05 15:18 来源:厦门网
我来说两句
厦门缠足妇女。(洪卜仁 供图)
余佩皋。
(庄希泉基金会 供图)
1930年《厦门周报》关于婢女救拔团的报道;婢女救拔团成立三周年纪念特刊。
穿越历史风云,“三八”国际妇女节走过百年历程。今天下午,“鹭岛巾帼颂”——厦门市隆重纪念妇运100周年大会暨大型音画诗歌舞演出将在市工人体育馆举行。本次大型纪念活动将充分展现百年妇女运动的发展历程,展示厦门妇女百年来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征程中做出的积极贡献,展示厦门妇女事业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厦门先进女性的风采,激励广大妇女投身现代化建设,再创妇女事业新辉煌。10名令人崇敬的时代女性,将在纪念大会上获颁荣誉证书。
此外,市妇联“回眸百年,展望未来”大型图片展将于明天上午在市图书馆开幕,400多幅老照片讲述厦门妇女解放运动走过的百年历程,以及厦门妇女在历史上所创造的伟大成就。记者采访厦门文史专家洪卜仁先生,请他解读和介绍鲜为人知的妇女解放运动历史。
厦门成立中国第一个戒缠足会
1874年厦门戒缠足会在鼓浪屿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反缠足组织。
洪卜仁说,缠足陋习给妇女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厦门的放足运动开始较早,1879年《万国公报》载文介绍厦门的戒缠足会。“缠足之害,贻害闺门,自后唐以来相沿成风……牧师见信徒积习未肯卒改,心焉虑之。于是乃共设一会,名曰‘戒缠足会'每年聚集两次,凡有不愿为儿女缠足者,则当于会中立一约纸,书其名于上,令其亲押号为凭,然后将约纸各执一半。后者若背约,则会众共责之。然非以勉强制人,实由自己甘愿者也……”
根据洪卜仁的考证,《万国公报》记载“戒缠足会”成立于1877年,不过,有资料显示,这个戒缠足会成立于1874年,第一次集会时签名加入的妇女有40多名,到1891年超过1000人。洪卜仁说,厦门戒缠足会比康有为的民主运动还早,他们到处演讲、宣传,不仅影响到闽南地区,也影响到台湾地区,台湾的“天足会”就是在其影响下成立的。
中国惟一婢女救拔团在厦门
厦门历史上蓄婢之风盛行久远。根据旧公安局1933年7月的调查,那时蓄婢家庭有1696户,共有婢女2580人。在所养婢女中,成年者854人,未成年者1726人。养婢女数少则一人,多则十几甚至二三十人。婢女生活凄惨,更被作为交易物品进行买卖。1929年,著名民主爱国人士、辛亥革命先驱许春草和张圣才等人,在鼓浪屿笔架山召开民众大会,倡议成立中国婢女救拔团。
洪卜仁先生收藏着当年报纸对婢女救拔团的报道。据《厦门周报》记载,1930年9月27日,婢女救拔团招待各报记者,宣布于10月4日开成立大会。婢女救拔团的目的是“希望于最近期间达到推翻婢制,并禁止人口买卖”。他们表示“广设婢女收容院,容纳一切愿得自由之婢女,倘有婢女自愿投奔该院,该团绝对保障其自由,无论偌大牺牲,绝不后悔。”婢女救拔团在上海中华拒毒会总干事黄嘉惠的支持牵线下,租用原德国在鼓浪屿旗尾山的领事馆旧址(今英雄山琴园多功能电影院范围内)为婢女收容院。
洪卜仁说,婢女救拔团是全国首个婢女救援团体,也是惟一的,不仅在全国,而且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他们敢把军政要员、富商之家前来求助的婢女保护起来,被收容的婢女叫“院生”,按年龄大小被安排读书或学做女红,达到结婚年龄就可以自由择偶。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鼓浪屿,中国婢女救拔团及婢女收容院被日军强行解散。其自成立至解散前后不到十年,收容婢女不下300人。这项史无前例的创举,对根除旧社会蓄婢陋俗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厦门最早的女校长余佩皋
余佩皋生于1888年,原籍苏州,是厦门的媳妇。她的丈夫,就是受毛泽东和周恩来委托、邀请陈嘉庚回国的著名侨领庄希泉。
余佩皋受到新思潮的沐浴,少年时期即走出闺阁,就学于苏州振吴女校。刚过二十岁,就离家赴北京就读于高等女子师范。1916年辗转到了新加坡,与同盟会的庄希泉志同道合,共同创办南洋女学(后改为南洋女子师范),着重培养华侨学校师资。
五四运动爆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震撼中外,新加坡英国殖民政府反对华文教育,1922年5月,余佩皋和庄希泉回国在厦门创办了厦南女学,庄希泉为董事长,余佩皋任第一任校长。她也因此成了厦门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她为学校取名厦南,即厦门、南洋之意。当时有人劝她在上海、苏州办学。余佩皋认为“厦门为福建下游总汇,南洋华侨息息相关,在厦办学,则南洋学生回国求学,尤较上海为便”。她办学的宗旨是教育与救国结合。在厦南女学提倡讲自由,讲科学,反帝反封建,开展歌舞,戏剧活动,推广普通话。抱着为中华民族争光,为海外侨胞争气的赤诚之心,她与教师们倾尽全力,把厦南女学办得生气勃勃,闻名于厦。
1934年,余佩皋因病辞世,中外疾病专家均不明白病因,她在临终前叮嘱庄希泉和胞弟余寿浩将她的遗体贡献给上海红十字会医院解剖研究,人们称颂她“爱国爱群,至死不衰”。当时厦门的《江声报》、新加坡的《新国民日报》均刊登她病逝的消息。
厦门妇女运动之最
●1846年,英国伦敦会养为霖夫妇在厦门办女塾,招收12名学生。这是福建省第一所女子学校。
●1860年,22岁的厦门妇女白文打扮成商人,搭乘大帆船出洋抵达非洲毛里求斯,成为第一个到达该地的中国妇女。
●1874年,厦门成立戒缠足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反缠足组织。
●1930年10月4日,厦门鼓浪屿建筑工会发起组织“中国婢女救拔团”。
●1950年3月8日、9日,厦门市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深田路基督教礼拜堂举行,出席代表共158名。成立厦门市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选举李珊为主任,郑秀宝、陈惠珍等为副主任。
●1958年8月8日,厦门市出现首家完全由妇女当家的百货商店——永康成。
●1958年8月,厦门市出现一家由妇女管理的旅社——思明南路的东亚旅社,从经理到服务员,全是女职工。
●1958年9月1日,厦门粮食系统女职工创立“三八妇女”粮店,为厦门市第一家女职工创办的粮店,担负每月14万斤粮食的供应任务。
●1958年11月13日,厦门市首批女民警上街指挥交通。
●1959年9月24日,厦门市第一批女车工在通用机器厂上班。
●1983年3月31日,柯雪琦任厦门市副市长,为厦门第一位女副市长。
●1995年3月8日,厦门市第一所女子职业学校成立。
●1999年5月18日,厦门市第一家妇产专科医院———思明妇女医院正式开诊。
文/本报记者 蓝碧霞
翻拍/本报记者 王火炎
责任编辑: 叶玲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