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福建足迹”暨“福建影响力”系列活动优秀案例展示
“福建影响力”背后的脱贫故事
东南网记者 冯川叶 李姗姗
林镇峰在农场采收百香果。
下杉溪村的农产品进驻福建文创市集。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近日,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指导,省委网信办、省委文明办、省扶贫办、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主办,东南网、“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承办的“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福建足迹”暨“福建影响力”系列活动优秀案例正火热征集中,全省各地、各部门单位积极推荐决战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案例。
本期案例展示,挖掘了优秀案例背后生动的脱贫故事。这些脱贫故事是各地各部门创新帮扶模式的实践成果,也是“福建影响力”的真实写照。
福建民俗博物馆:用文创给“助农”插上翅膀
在日前开办的福建文创市集中,一列“助农号”列车尤为引人注目。这是来自福建民俗博物馆与对口帮扶村建瓯市龙村乡下杉溪村联合带来的爱心助农摊位。这里展售的都是当地优质的绿色农产品。
下杉溪村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锥栗、毛竹、杨梅、竹荪、高山生态蔬菜等绿色产品是这里的主要产业。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这里的优质农产品“藏在深山人未知”。
“结合了实际情况,决定用文创为农产品赋能,用文创的思路助力脱贫攻坚。”福建民俗博物馆在多次考察后,就确定了帮扶的方向与对策。福建民俗博物馆利用手中的文创资源为村里请来了包装设计团队,将文化符号注入包装当中,让朱熹、袁枢、练隽等文化名人“穿越”带货,为家乡特产代言。同时,福建民俗博物馆借助福建文创市集承办方的优势,为下杉溪村设置了爱心助农摊位。
“我们短短一个小时里就卖出了60多份的产品,价格合理。更让我们开心的是,还有不少顾客加了我们网店的微信,成为我们的回头客。”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周文畅、叶金兰夫妻俩对于初涉文创的体验非常满意,他们说,客户一看我们的包装就知道我们来自建瓯,尝过我们的产品就能感受到我们的品质,不愁没有回头客。下一步,福建民俗博物馆正和他们一同在产品品牌化上继续发力,用文创为助农插上翅膀。
泉州市妇联:“电商+农户”铺就巾帼致富路
“直播是今年很火的趋势,我这边的货都是直接到楼上的入驻企业拿,他们让我免去了囤货的成本,更多的流动资金可以投入到店铺运营操作里去,目前直播效果不错,每天晚上有几百元营业额。”在永春县苏坑镇电商园里,贫困户张佳美对于直播卖货已经非常熟练。2018年,在了解到张佳美高中毕业工作不稳定后,镇里在电商园为她安排了公益岗位,每月有2000多元稳定收入。电商协会妇联还安排专人对她进行电商知识培训,如今,她已经把自己的网上陶瓷商行打理得有声有色,每月还能增收一两千元。
苏坑镇电商园是永春首个乡镇级电商园。在泉州市妇联的引导下,2019年这里成立了电商协会妇联,创新“电商+农户”模式,采取“一对一”精准扶贫方式,将电商园打造成为妇女创业就业基地。张佳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如今,电商销售已经能够满足张佳美和家人生活所需,她还努力用自己这几年所学的经验,去帮助其他女性创业者。
2018年,苏坑镇电商园被评为“泉州市级妇女创业就业成效明显点”,借助电商园平台,不仅为当地农副产品打开了新销路,增加女性就业岗位,还通过培训,培育出多家农业互联网企业,带动广大妇女在家门口创业。在泉州市妇联的牵线下,当地也正整合资源,探索更多贫困户增收新渠道。
平和县家庭农场:“逆行”大学生扶贫又“扶志”
漳州市平和县安厚镇,这个坐落在灵通山山脚下的小镇土地肥沃、山清水秀。8月的鑫华源家庭农场里,工人们正在采收百香果,还未走近便闻到一阵沁人的芳香。
2016年,农场积极响应精准扶贫的号召,吸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林其海到农场就业。林其海年近六旬,一家六口只有他一个劳动力。一开始,林其海总是推脱道:“我不会,我怕干不来。”对此,农场负责人林镇峰不厌其烦:“没关系,不会你就听我讲,跟着我做,我来教你。”手把手教学,从精神上帮扶,“扶”起林其海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经过三四年的学习,现在林其海已经能达到和普通工人差不多的技术水平。林镇峰深知,开展扶贫工作必须要针对不同的情况精准施策。有的农户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因此,扶贫必先“扶志”。
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园艺系的林镇峰,学以致用,自2005年开始,他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规律,开展农民培训科技讲堂,有针对性地对贫困户开展专题式、项目化技术技能培训,帮助其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技能和建立现代农业管理理念。自2018年开始,农场每年拿出1.5万元在当地小学设立“鑫华源农场奖教奖学基金”,鼓励农村孩子努力学习,实现人生价值。“逆行”大学生林镇峰返乡创业办农场,农场虽小,却在扶贫攻坚路上发挥了大作用。
光泽县合作社:稻鱼综合种养发展特色产业
张忠传曾是南平市光泽县止马镇仁厚村的贫困户。这些年依靠合作社的稻鱼综合种养特色产业,张忠传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2016年,村民眼中的能人周建仁将村里600多亩土地盘过来,成立了联农专业合作社,开始全新的稻鱼综合种养特色产业。这种模式稻鱼共生,鱼米兼得,让每亩稻田的效益增加1000元至1500元,村民可选择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合作,让种田有了新盼头。张忠传家的四五亩土地流转到了合作社,每年有了800多公斤干谷价值的土地流转金。而且,张忠传也成了合作社的一名工人,每年工资收入1万多元。依靠好政策,张家易地搬迁,住进了镇区75平方米的新房子。今年,张忠传的大女儿马上就要当上教师,家里的光景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不仅是张忠传家,全村100多户都受益,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在对口帮扶中,惠安县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更在产业协作、商务合作上给予了帮助。从一个点到全县,仁厚村稻鱼综合种养特色产业正向各乡镇辐射,形成“1+N”的产业示范带。去年开始,华桥乡、寨里镇、鸾凤乡纷纷加盟,以合作社分社的形式,共享仁厚村的联农牌子,联手做大做强这个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