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派出慰问组分赴26个省(区、市),登门看望慰问48位生活困难的全国道德模范及其家属,转达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问候,送上帮扶资金和新春祝福。(据新华社报道)
道德模范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富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撑,是国人竞相学习的道德榜样。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耕耘、牺牲奉献和执着坚守,才有了更多人、更多家庭和谐美满、阖家团圆的幸福时光。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在春节这样一个充满温馨、温暖、温情的传统佳节,向一直以来为我们默默负重前行的道德楷模们送去慰问和帮扶,是对道德最好的诠释和践行。
这样的有益之举已持续开展多年。据统计,近年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先后出资2400多万元,帮扶全国道德模范280多人次。各地也广泛开展走访慰问道德模范活动,通过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社会捐助、志愿服务等方式,落实关爱帮扶措施,切实解决实际困难。这样贴心又务实的关爱举措,不但暖了好人心、解了好人困,更赢得了社会公众的一致赞誉。
道德从来不会自行生长,它需要温暖的土壤和环境,需要人们的关爱与呵护。唯此,道德才会充满活力、具有生命力,才能够实现传递、实现增值。礼遇好人、关爱模范,就是让道德永葆生机的“良方”之一。慰问帮扶道德模范,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社会各界的温暖,在全社会营造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这就是道德成长最适宜的温度和环境。
不让好人流血又流泪,让好人有好报、德者有所得,既符合中国人所遵行的传统道德理念,也契合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导向。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如今能够越来越多地看到,当好人收获好报的新闻见诸媒体时,公众会欢欣鼓舞、好评如潮;而当好人遭诬陷、好事遇不公引发争议时,舆论会群起而鸣不平、求正义。
道德需要呵护,好人需要关爱,这是全社会的道德共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深抵人心的当下,放大道德的力量既是人民的精神所需,也是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所需。倡导好风尚、弘扬正能量,期待慰问帮扶道德模范的务实之举能够保持常态,让更多好人能够收获更多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