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狮,厦门市海沧区嵩屿街道贞庵村人。60年如一日照顾有精神障碍的弟弟,长兄如父,兄弟情深,有口皆碑。
今年76岁的郑狮是海沧贞庵村人,至今未娶,照顾自小患有精神障碍的弟弟,60年如一日,不离不弃。60年里,他教会了弟弟洗菜、做饭,生活自理。郑狮说:“弟弟就像个孩子,离不开我。有他在身边,家才完整。”村民们都说:“这是兄弟情啊!我们都很佩服。”
责任:两人睡一间卧室,怕弟弟出事
“亚婴。”每次用厦门话唤弟弟的名字,郑狮都觉得像在叫小孩。“弟弟很乖的,就是胆小,不敢跟别人交流。”郑狮说,弟弟比他小13岁,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弟弟得了这样的怪病,小时候,弟弟独自在屋外时,邻居叫他的名字,他总是惊慌失措地躲进屋内,不敢出门。
郑狮的家,一栋一层民房,是十几年前用征地拆迁补偿款建的,除了客厅、厨房和洗手间,还有两个房间,一间堆杂物,一间是兄弟俩的卧室。“弟弟太胆小了,怕他出事。”郑狮说,以前住在老宅时,他俩也是住在一起,所以习惯了。“以前的房子很糟糕,瓦片被冰雹打坏了,一下雨,家里到处都是积水,房屋摇摇欲坠的,看起来很不安全,所以前些年拿到征拆款,我第一个念头就是盖栋房子,这样就不用为房屋的安全担心了,弟弟一个人待在家里也安全。”
“姐姐、妹妹和我都很正常,就弟弟是这个样子,要是我离开他,他会饿死的。”郑狮说,他母亲在他弟弟3岁大时就去世了,没几年,他父亲也去世了。发现弟弟的奇怪症状后,他还没来得及向父母了解弟弟的病因。
郑狮说,他姐姐82岁了,每天都会过来看他们一次,不过她也说不清楚弟弟的病是怎么回事。
欣慰:试着教弟弟做家务,生活能自理
姐姐、妹妹都出嫁后,照顾弟弟的重担就落到郑狮一个人身上,当爹又当妈。“好在我弟弟虽然有病,但不会乱跑,也不会对人有攻击性,所以我能出门干活。”郑狮说,年轻时他能赚工分,后来分田到户,他下地种田、种菜,粮食不够吃,还得用卖菜赚的钱去买米,他和弟弟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起初,郑狮出门干活时,只能把弟弟关在家里。“这样其实挺可怜的。”郑狮说,他弟弟小的时候啥也不会做,只会静静坐在家里的角落里发呆,连换洗衣服、穿衣服都得他帮忙。“后来,我试着教他干农活,都是捡稻穗之类的轻活,他也学得来。再后来,我又尝试着教他洗菜、做饭,以及洗衣服、洗澡等生活自理能力,他也慢慢掌握了。”说起这些,郑狮显得很欣慰。
“我没文化,也没手艺,后来只好捡破烂维持生活,弟弟就在家做饭等我回家。”郑狮说,他弟弟不能干重活,有一次他们一起去后院清理水沟,只是铲了几下土,他弟弟差点就晕倒了。所以,之后扛重物之类的重活累活,都由郑狮一个人承担。
开心:邻居经常过来陪,不无聊
如今,这兄弟俩的日子好过多了:郑狮每个月能领到区里发放的2000元被征地养老保险;他弟弟被列为五保户,每个月也可以领到1340元。“每个月有3000多元,我们的日子过得比之前宽松多了,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出门捡破烂了。”郑狮开心地说。
让郑狮更开心的是,村民们都知道他家的情况,几乎每天傍晚,邻居们都会来串门。村民薛先生说:“哥哥照顾弟弟生活,很不容易,我们都看在眼里,这是兄弟情啊!我们都很佩服,所以平日里有空,都会来坐坐聊聊,这样他们也不会无聊。”
郑狮患有高血压,不能爬高,前不久家里的灯泡坏了,邻居还特地过来帮换灯泡,平时还经常提醒兄弟俩要多出门走走,这样对身体好。
江文福是贞庵村负责民政的村干部。他说,逢年过节,村里都会给这兄弟俩送些生活用品。
有村民说,郑狮是为了照顾弟弟,才至今未娶。“也不完全是。”郑狮说,年轻时家里穷,老宅也当不了婚房,所以就耽搁了。“如今我们有个遮风避雨的房子,弟弟的身体也算健康,不过我已年过七旬了,结婚已经不现实了,所以我也没再多想,这辈子有弟弟做伴,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