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丹,1955年7月1日出生,中共党员。退休前是东山县法院的一名法官、副院长,现在是金安社区居民、法律志愿者。秀丹参与志愿服务、扶助老弱,受到大家的称赞。
2011年,吴秀丹退休后来到厦门,居住在金安社区帮忙女儿女婿做好后勤,让他们安心工作。随着对社区的了解,秀丹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继续发挥余热,她把参与和支持社区各项工作看做是自己为居民服务的机会,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
参与志愿服务,认领“秀丹法官工作室”
秀丹了解到金安社区是厦门最大保障性住房小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人口多、人员杂,居民的语言交流、生活习惯存在很大差异,素质参差不齐,矛盾纠纷不断发生的情况。她利用自己法律方面的特长,加入社区法律志愿服务队成为一名法律志愿者。2015年12月,社区成立了“金哥安妹法律驿站”,秀丹认领了秀丹法官工作室,每周二上午义务为社区居民进行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
2016年10月,秀丹成功调解了一起“肇事逃逸”纠纷案件。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居民陈奶奶买菜时被4岁的小男孩骑车撞倒地上动弹不得,可小男孩的奶奶因害怕竟然带着孙子跑开。陈奶奶骨折住院,她的家人对此很气愤要告肇事者。肇事方找到社区对自己的行为表示后悔,因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希望能通过调解来解决,秀丹组织两家人坐下来调解了多次,最后双方达成谅解并做出了合理赔偿。这个事件圆满解决不仅使双方避免对簿公堂,而且省下了诸多司法费用,让当事人双方重新成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好邻居。
金安社区是保障性住房,房子面积都比较小,再加上居民素质参差不齐,高空抛物、不文明养狗等现象时有发生,于是在社区书院开设了以“我们身边的法律问题”为主题的系列讲座,从法律的角度为大家剖析高空抛物伤人、狗咬伤人所带来的法律问题,受到居民的欢迎。
秀丹不仅利用“秀丹退休法官工作室”和社区书院这些“线下”平台为居民提供法律志愿服务,还与时俱进,利用手机这个新媒体“线上”平台为居民提供服务。秀丹在社区20几个居民微信群中开设“普法小课堂”,用真实法律案例再加上多年工作经验,“以案说法”的形式宣传普及法律常识,解读法律条款,大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学习法律知识,社区里知法、学法、用法蔚然成风。2016年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小区大事”栏目跟拍了秀丹调解的“继母和女儿的财产纷争”,引起了较大反响。
秀丹不仅自己参与志愿服务,还把同住在社区的、以前的老同事也请出来,跟她一起参与法律志愿服务。几年来,秀丹参与普法宣传活动70多场次,调解社区棘手的法律纠纷36件,发展专业法律志愿者8名,为社区居民举办12场法律知识培训课。
爱心扶助老弱,关心社区困难群众
秀丹搬到社区居住后了解到社区里有不少特困户和孤寡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她便主动与社区联系,带领家人与孤寡家庭余奶奶结成帮扶对子。余奶奶年近八旬,早年丧偶,两个儿子先后离世,只留下一个孙子跟她相依为命,生活全靠低保金维持。秀丹跟余奶奶结成对子后,经常上门看望他们,帮余奶奶买买菜、拉拉家常,余奶奶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秀丹说。得知小黄高职学的是动漫专业,秀丹便请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女婿指导他提高。小黄高职毕业后,在一家软件公司找到了称心的工作,余奶奶看着孙子小黄能够自食其力了,高兴地合不拢嘴,家里的经济情况也大为改观。
“爱心妈妈”,点亮孩子成长的心灯
2017年初的一天,秀丹正在“金哥安妹法律驿站”值班,可可的妈妈和奶奶分别来到服务点,希望能进行法律咨询。原来,可可的爸爸在她出生4个月的时候,因酒后骑摩托车遇到车祸成了一名植物人。因为可可的妈妈先前没有固定工作,只是偶尔打打零工,家里经济上全靠可可爸爸支撑,如今,可可爸爸出了车祸,家里一下子就失去了经济来源。2016年底,原来负担家庭经济的小叔叔也不幸猝死,让整个家庭雪上加霜。现在,背负着全家生计的妈妈已经走投无路,只得来社区求助。秀丹得知可可的遭遇后,不禁回想起了自己幼年丧父的时光。“如果不是邻居的接济,秀丹怎么能有后来的生活呢?”因此,秀丹先是上门提供了相关援助,随后又支持鼓励她的妈妈外出工作,自己则协助她的奶奶照顾可可的生活。秀丹的女儿也常常为可可买文具、买衣服,成为了“爱心姐姐”。可可一家非常感激。
几年来,秀丹的事迹先后被《新闻联播》、人民日报进行报道,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小区大事”栏目跟拍了秀丹的调解事迹并播出,引起了较大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