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声滔:一个轮椅教授的别样逐梦之路
http://wmf.fjsen.com 2018-05-04 09:34:29 来源:漳州市委文明办

他用残腿,踏平坎坷,

他用双拐,支撑未来。

一个身残志坚的典范,

一个自学成才的楷模。

郑声滔,男,双下肢残疾,196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1991年参加工作,现系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硕士生导师。他一生3次高考,成绩均超过本科重点大学但却因身残无法如愿进入大学之门。但他并没有轻言放弃,而是更加刻苦学习,自学三年,他又先后参加了3次研究生考试,终于1987年被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双破格”录取,成为福建省第一个攻读硕士学位的残疾人。获评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自强模范,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常务理事、福建师范大学常务董事、清流县政协委员、漳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名誉会长、武夷山职业学院副董事长、在全国省级刊物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580多篇译文,20余部专著,已著有个人诗集《在路上》与《滔声诗韵》,总字数超过1000万字。

一、站立讲台,在坚韧不拨中锤炼学生的意志品格

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郑声滔从第一天来到闽南师范大学的讲台,就把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锻造学生的坚强意志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始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带动学生,在榜样的示范中传播正能量,营造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

每当走进教室,每当走上讲台,郑声滔却像健全人一样,奇迹般地“站立”着给学生授课,从助教到讲师,从副教授到教授,春复秋冬,周而复始,教学的前二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靠着一双拐杖和一种超人的毅力,如同一个大写的人站立在天地间一般站立在讲台上,一丝不苟地为同学们讲授完每一节课,从不因个人病痛或其它缘由而落过一节课。即使有时因公开会、出差、做学术交流,一回到校园他总是想方设法及时把课补上,最大程度避免影响同学们的学业。后来,由于事故,他再没能像从前一样能拄着拐杖站起来,只能坐在轮椅上授课,但讲课的激情丝毫不减,甚至更加澎湃,因为台下的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就是他不放弃的动力。

郑声滔的课程主要是英语。原先英语系在五层楼,没有电梯,健全人只要花三五分钟就可以走到教室。而对双下肢完全瘫痪的郑声滔来说,每次上到五层楼教室却要花费半个小时。为了不耽误上课时间,无论刮风下雨,郑声滔每次都要提前半个小时来到教学楼,拄着双拐,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艰难爬上五楼教室,每次爬上教室总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但他却毫不在乎、若无其事,身体稍作调整后又站立着给同学们授课,直至讲完节课的内容。对郑声滔的体力透支情形和授课所付出的艰辛,学校领导和同学们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曾多次劝他坐着轮椅上课,但郑声滔却每每谢绝大伙的好意。他认为,站着讲课与坐着讲课意义上完全不同,老师应该站着讲课,这不仅是形体的站立,更是精神上的站立,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力量,从中受到鞭策和鼓舞。郑声滔长此以往地坚持站立在讲台上授课的形象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传递正能量,塑造好品德。

二、辛勤耕耘,在开拓进取中创造辉煌的教学成绩

二十七个春秋风和雨,郑声滔不忘初心,始终牢记和践行教书育人的责任与使命,在教学工作业绩和学术研究上更取得丰硕的成果。他创造的“三要三多”教学法备受同行的推崇和借鉴;他和他带领的硕士研究生团队先后在《现代外语》、《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等国家级刊物发表有关语言与翻译方面的学术论文近百篇,主编、主审、编著过《翻译理论与技巧新探》、《英语中的肯定与否定》、《汉英心理学词典》等二十部英语专著或译著。

郑声滔执教二十七年来,先后担任的课程有:写作、翻译、语法、英美概况。语言学、修辞学、听力与口语、圣经文等二十多门课程。对每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他总是潜心研究,量材施教,推陈出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基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思考能力的着眼点,郑声滔紧贴时代的脉搏,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在教材上狠下功夫。除了全国统一教材外,他还针对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知识需求,自己选编教材,大胆把新观点、新知识引进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如郑声滔创造的“三要三多”和“三个一”的学习方法别具一格,成效颇佳。“三要”即:要有所学、要有所思、要有所娱;“三多”即:每天朗读一篇美文、每天阅读一个小时、每天听外语电台一个小时。他同时还要求学生每天用英文写一篇日记。由于郑声滔坚持不懈地推行这一有效的教学方法,同学们不仅阅读量大、知识面广、听力强,综合素质好,而且实操能力也到达一定的程度。每位同学到大学毕业时,至少读完80部书,用英语写下的日记或翻译文章至少达到10万字,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三、回馈社会 帮助困难学子圆教育梦

命运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歌。残疾人求学之艰辛有着刻骨铭心的郑声滔开始情牵着众多残疾人的求学之梦,他立志此生要倾力创办一所为全国8500多万残疾人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中国自强大学”,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圆就大学之梦。为了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他积极创业,从1994年开始,郑声滔以“投资报国、教育兴邦”为使命,以“厚德领先”为企业文化,先后创办“学海外语研究所”(现福建省学海外语翻译有限公司)、福建声滔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将创业所得回馈社会。

郑声滔除了把教学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在公益方面更是从未止步。2015年7月,郑声滔就自筹资金成立了“郑声滔教授工作室”,至今已免费为1000多名残疾、贫困的中小学生进行课业辅导。他关爱青少年,捐资百万设立“郑声滔关爱基金”;向漳州市扶贫基金会、见义勇为基金会、省残联协会,均奉献了一份自己的爱心。并从2016年起,郑声滔先后在闽南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三明学院、厦门大学、武夷山职业学院、清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龙岩学院等8所高校捐资设立“自强基金”,专项用于帮助残疾人学生、部分家庭困难的优秀学生及具有“四有精神”富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总捐款额达千万。在2017年2月27日,由郑声滔发起的福建省自强助残助学基金会正式在省民政厅注册成立,主要资助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资助贫困学子学业教育,更多的残疾学生将会在这个基金会的帮扶下放飞梦想。

因为心中有爱,梦想的脚步永不停歇。郑声滔正身体力行践行着他的人生梦想,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是杰出者善梦,是善梦而杰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郑声滔的筑梦之路还在继续。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