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退休党员干部发挥优势推动社区文明建设
http://wmf.fjsen.com 2018-04-28 09:20:09 同安 来源:厦门网

 

退休党员进社区,发挥特长发挥余热。(蔡福钏摄)

王秀英(右二)等人倡导文明乘车。(美人山社区供图)

厦门日报讯(记者 卢漳华 通讯员 郑素描 崔宇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近年来,同安区充分挖掘离退休党员干部这块丰富的宝藏,积极开展全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党员干部“进社区、亮身份、献余热”活动。一段时间来,政府积极搭建平台,离退休党员漂亮唱戏。他们在各自社区中,发挥优势,继续为富美同安的建设添砖加瓦。

争相报到

发挥余热乐此不疲

无论晴天还是雨天,大同街道西池社区的尚美花城小区垃圾分类点,总有一个“挑刺”的身影,监督居民垃圾分类;小区停车位紧张,这个身影也时常出没,提醒居民有序停车。他就是该小区党支部书记、退休老党员黄国建。

无论周一还是周日,祥平街道芸溪社区芸溪小区业委会、物业管理处、居委会,纠纷调解、意见协调、资源争取,总有一个身影时常出现,他就是区建设局的退休党员、芸溪小区业委会主任蔡其昌。

在这样一群老党员的忙前忙后中,很多小区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广大业主纷纷竖起大拇指。“小区有需要,我就必须迎上前去,因为我是党员。”退休后依然在为小区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忙前忙后的党员们,始终保有着一份担当。

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在同安区,这样的退休党员不胜枚举。他们积极践行“进社区、亮身份、献余热”倡议,争相到社区报到。目前,全区已报到的党员干部有330多名。他们主动融入社区,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和人脉优势,展现阳光心态,传递正能量,有效凝聚了社区居民力量,推动了社区文明建设。

积极搭台

组织保障坚强有力

同安区离退休党员争相发挥余热,离不开政府积极搭建平台,为他们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开展志愿服务的离退休党员们,一开始都会遇到这样的质疑,“退休了还不享福,一个月是给你们多少工资啊?”在西柯镇的美人山社区,有的老党员向居委会“诉苦”:“连一毛钱的电话补贴都没有,还说我们拿工资。”居委会知道后,就第一时间向居民解释,为老党员们抚平“干扰”。

社区第一时间为老党员发声,只是同安区积极搭建平台,提供组织保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为更好地服务离退休党员干部,去年底,同安区挂牌成立了区级离退休干部党工委。离退休干部党工委成立后,有利于统一组织活动,指导帮扶离退休党员干部,为他们发挥余热,传递正能量提供更宽的平台。

事实上,同安区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全市首个离退休党支部联络办。目前,全区有20个离退休党支部依托联络办,一年开展不少于30场的义诊、卫生保洁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16年,同安区成立了全区首个老干部“四就近”服务站,方便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目前,全区已有4个服务站。

此外,同安区还积极组织区老年大学,每年每学期派2到3名教师到基层社区老年学校,开展中医养生、手工制作等课程。目前,已派教师20多名。

特写

美人山社区退休老党员王秀英:

一直“在岗”

累计服务1万小时

日前,记者来到同安区西柯镇美人山社区。社区干净整洁,绿树如茵;居民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社区里,有一支红袖章队伍在一丝不苟地巡逻,社区退休老党员王秀英就在其中。

尽管发不出声音,手上还缠着绷带,但王秀英看起来依然精神矍铄。原来,下月美人山社区将举行公益文化节,近日王秀英忙着排练节目,话说多了,嗓子哑了,练舞过程中,还不小心造成了骨裂。所有这些,王秀英都觉得没什么,并乐此不疲,“虽然辛苦,但是我们很充实。”

2012年8月,王秀英退休,来到美人山社区。当时,看着社区环境脏乱差,她就思索:“我该做点什么才能改变它?”

王秀英通过主动教社区大妈跳广场舞,很快就和她们打成一片,并成为一个“领军”人物。这时,她就提出:“小区环境不太好,要不我们组织个志愿巡逻队,督导社区的卫生保洁工作吧。”一呼百应,大妈们走马上任,社区的环境卫生有了改善。

退休后的王秀英一直处于“在岗”状态。从公交车站交通督导、小区治安巡逻、认领绿地卫生保洁到指导舞蹈队活动,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几年来,她已累计为社区服务时长达1万个小时,平均每天“工作”约8个小时。在她的带动下,从最开始的卫生督导,到后来的交通督导、治安督导,巡逻队的“业务”不断扩大。同时,巡逻队也从最早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50多人。

“很不容易,一般人退休了都想着享清福,而他们退休了,却还想着如何奉献。”社区主任王悦雯对这支队伍既感恩又敬佩,“1万多居民的社区,单靠居委会,根本就忙不过来。自从有了这些老同志的加入,社区治安、卫生、文艺等工作的开展都有声有色。他们除了不领工资,其他的都跟居委会工作人员一样。”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