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同安文运象征的文笔塔已开始修缮。
海西晨报讯(记者陈雅玲通讯员余雪燕蒋瑕)千年古城同安被称为“海滨邹鲁、文教昌明”之地,文笔塔自古被称为同安文运的象征,也是同安的地标及古同安双溪(东溪、西溪)航运的航标,周边遍布着“凤山钟秀”石碑、叶氏郡马府等近20个省市级文物单位,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为进一步保护同安的文脉,同安区启动了文笔塔周边环境整治工程项目,文笔塔公园的建设及文笔塔的修缮是该线工程的重头戏。近日,随着最后一栋建筑物的拆除,同安文笔塔公园进入全面施工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可完成。届时,以文笔塔为核心的文笔塔公园将成为一处集文化、教育、休闲于一体的公园。
下半年完成建设
昨日,记者来到文笔塔公园时,只见文笔塔的塔外围已搭建起脚手架和安全网。另一边,施工工人正在公园现场开展地形整理、绿化种植等工作。
据《同安文物大观》记载,文笔塔又称为凤山石塔,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建造。历经418年岁月的洗礼,虽然文笔塔依然巍峨壮观,但出现了塔体渗水、草木滋生、石块破损等状况。据同安区文体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文笔塔的修缮主要是对文笔塔的石构件进行保护性加固,修补脱落灰缝,进行防漏防渗处理,清除塔体植物等。
根据方案,文笔塔公园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公园将以“文笔”为主线,配套建设容(榕)乃大、石河、七宫八池、古官道书法碑林文化景墙、农耕小品、红砖卷轴座凳、闽南红砖特色儿童滑梯等公共艺术雕塑,让市民在游览风光之时,可以领略到文物建筑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气息。
目前,文笔塔公园内的土建工作大部分已完成,古官道已完成铺设工作,其余项目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盘活沿线文物点
“文笔塔公园建成后,将集中展示古同安的历史文化,激发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介绍,文笔塔曾被称为同安文运的象征,以文笔塔为核心的公园及周遭,可以说是厦门地区文物古迹遗存密度最高且无断代的历史文化区。
颜立水说,该区域有近20处文物点,包括隋末莆田黄氏女修行始建的天兴寺、唐代薛令之创建的东岳庙、宋代修建的叶氏郡马府、元代的叶郡马墓、明代“凤山钟秀”坊、明代铭恩亭功德碑、明代蔡献臣墓等。
其中,“凤山钟秀”坊是厦门地区现存最早的完整牌坊,且是少见的为科举而建的牌坊。铭恩亭功德碑则是目前为止,最详细记载厦门军民抗击倭寇侵扰、克敌制胜、保境安民的事迹碑坊。从“绩光铜柱”坊至“铺前杨氏节孝”坊的漳(州)泉(州)古驿道还是连接厦门、漳州、泉州的要道,是三个地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小贴士
文笔塔的由来
据传,同安从宋代苏颂任丞相以来,至明代的四五百年间,科举不昌。明万历年间,当时的同安县令洪世俊心中着急,决定捐献俸禄,在孔庙正向的凤山顶上营建石塔,象征“文笔”。文笔塔完工之日,洪世俊勉励县学士子们,做学问如登塔,没有捷径,只能循级攀登,高深的学问靠勤学苦练,高尚的道德情操像塔石一样靠砥砺磨炼而成。
文笔塔落成后,同安终有“文笔”,于是同安人文蔚起,科举蝉联,造塔当年乡试就有“登贤书者八人”。自此,凤山石塔成了同安文运的表彰,也衍化为同安的地标及双溪航运的航标。
清代康熙年间,因塔影映于东溪水面之景观而被列为“轮山八景”之一,即“东溪塔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