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呼唤文明祭奠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在清明祭奠先人,寄托哀思的优良传统。清明祭奠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其中蕴含着浓郁的亲情、深沉的寄托和虔诚的孝心。 毋庸讳言,随着清明节的临近,采用何种方式祭奠先祖成为坊间争议的话题,也考量着人们祭奠的文明走向。
笔者日前在媒体上看到,各色清明祭奠可谓五花八门,不仅有印制“天国银行金卡”、糊“轿车”、扎“彩电”、造“楼房”,有的甚至还送“麻将”、送“小姐”,让人嘀笑皆非。这种不良文化的祭奠活动除了浪费金钱、污染环境之外,还使中华祭祀文化步入歧途,民族优良传统蜕化到愚昧落后的地步。在我看来,清明节不仅要从烟熏火燎中解脱出来,大力提倡清雅深沉、环保文明的方式过得“清明”洁净,更应该体现出节日的内涵,体现出移风易俗、文明祭奠的时代特点。
清明寄哀思,百善孝为先。对逝去亲人表达思念,寄托哀思,不在于采用何种祭品,应从精神上纪念,从内心缅怀亲人,祭在心中而重在真情。祭奠时多思考思考先人的为人品行,再回顾回顾他们的在世功德,说一说他们的养育之恩,除了可以怀念逝去的亲人、寄托哀思外,还可以教育后人,这比传统烧点纸钱或别出心裁的祭品更有意义。我们应该倡导的是厚养而薄祭,在老人生前多尽孝,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一些。摒弃去世后攀比、时髦、大张旗鼓的祭奠,让祭奠回归理智、回归自然、回归文化,这才是为后之道,这才是真孝。否则,只能贻笑大方。
总之,心祭重于形祭,祭而丰不如养之厚。作晚辈的,父母健在时要好好赡养,不然,父母逝去后子欲养而亲不在,悔之晚矣!逝后攀比不如生前关怀。讲排场,粗俗愚昧,失去了祭奠本意,迷信烧纸又有何用?我们要用文明、环保、绿色的方式,让文明祭奠成为一种习惯,过好清明节,让清明真正清明!(李俊辉)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
- 2014-04-02福州举行清明海葬公祭活动 30多位逝者骨灰撒海
- 2014-04-02让清明回归“清明”
- 2014-04-01诏安桥园小学开展2014“清明祭英烈”活动
- 2014-04-01漳平溪南镇:构筑清明护林防火墙
- 2014-04-01清明 祭奠 生死观